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代工匠精神的淋漓阐释
《钓鱼比赛》中的时代 影子与游离的灵魂
岑叶明散文印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工匠精神的淋漓阐释
——《决胜毫厘——大国工匠郑志明》的叙述特点和艺术特色
□ 杨仕芳(侗族)
 

《决胜毫厘——大国工匠郑志明》(以下简称《决胜毫厘》),是壮族女作家廖献红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位大国工匠郑志明的成长历程和闪光故事。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工匠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励志之作。这不仅是对郑志明个人奋斗历程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工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更让读者看到一个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决胜毫厘》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入人心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国工匠的鲜活形象,展现了当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叙述视角上,廖献红采用了多元叙述的手法。作品不仅运用散文笔法,也运用小说构建手法,让读者能够深入描写郑志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所思所感。廖献红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全面客观地展现了郑志明的工作、生活以及成长历程。这种叙述视角使得作品既有主观情感的细腻表达,又有客观事实的准确呈现,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叙述节奏上,廖献红巧妙地运用了张弛有度的手法。在描述郑志明面临重大技术难题时,采用了紧凑有力的叙述节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压力和挑战;而在叙述郑志明日常工作、生活场景时,则采用了舒缓自然的节奏,展现了工匠精神的平凡与伟大。这种叙述节奏的巧妙安排,使得作品既有高潮迭起,又有平淡见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朴实自然,流畅有度,语言平实而富有力量。作者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工匠的真实故事。这种叙述风格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同时,作品中也穿插了一些地方性的语言和文化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作为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决胜毫厘》在保持其纪实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强烈的文学性。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通过对郑志明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时代意义。这种文学性与报告文学的有机结合,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当下文学界,长篇报告文学因其真实性与深度分析而备受关注。廖献红的《决胜毫厘》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郑志明这位大国工匠的传奇人生,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艺术特色。

作品对主人公郑志明的塑造堪称立体。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郑志明的工作和生活,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现了他的性格、情感和追求。在描述郑志明的工作场景时,作者不仅写了他的技艺精湛,更写了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长篇报告文学在叙事上往往面临如何把握节奏的问题。《决胜毫厘》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作品既有对郑志明成长经历的娓娓道来,也有对关键事件的高潮描写,使整个叙事过程既有节奏感又不失深度。廖献红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整部作品语言流畅、准确,既不失文学性又不失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特别是在描述郑志明的工作场景时,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郑志明个人的描述,更是对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度思考。作者通过郑志明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作品在结构安排上非常巧妙,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将郑志明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家庭情感等多个方面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整个作品既有整体性又不失层次感。

总之,廖献红的《决胜毫厘》在人物塑造、叙事节奏、语言锤炼、人文关怀、结构安排和现实意义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深刻的艺术特色。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大国工匠的传奇人生,更为我们提供了对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现实启示。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