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高培村老寨屯,贾梅面正在自家赶织苗族服饰,多年来,她靠一双巧手,足不出户,“织”出好日子。
现年43岁的贾梅面,16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已有21年的制作苗衣经历。贾梅面的苗族时装店就开在自家的一楼,童装、便装、百褶裙、盛装等苗族服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她说,苗族服饰叫“呕欠”,最难做的是银饰、苗绣、蜡染,男子苗衣每件能卖300多元,而且苗衣都是订单做,根本不愁卖。
贾梅面之前和村里的许多村民一样长期在外打工,她看到民族服饰很受城里人青睐,2013年她便辞掉厂里的工作回村里尝试制作苗族服饰。她买来裁缝机、尺子、剪刀等工具,用自家一楼当店铺,开始做起了裁缝。由于做工精细、美观大方,当年缝制的54套苗族服装被购买一空,换来1万多元的收入,成为在村里缝制苗衣、开服装店的第一人。尝到甜头后,贾梅面并不满足,她通过互联网不断摸索苗族服饰制作的精髓,还拜访了融水和贵州许多苗族裁缝高手,提高了自己的裁缝技艺。
“传统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相当繁琐,花边的刺绣要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亮布则要经过晾晒、多次捶打、染色、蒸煮等多道工序。”贾梅面说,一匹20多米的布,从牛膏浸染、涂抹鸡蛋清到完成,前后要两个多月,传统工艺制作的苗衣深受大家喜爱。
寨子里的部分留守农妇见贾梅面的民族服饰生意风生水起,纷纷仿效裁缝苗衣,对登门请教者,她都耐心传教,有空就到寨里走走,和其他妇女切磋,使大家得到沟通的同时又提高了技艺。在她的影响带动下,现在村里的妇女纷纷在家里接订单制作民族服饰,足不出户,就能增加家庭收入。
“下一步打算成立服饰工艺合作社,把姐妹们聚集起来,大家一起赚钱。”谈起将来,贾梅面笑脸盈盈。(韦仕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