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地角女民兵连:南海前哨的“钢铁红色娘子军”
遗失声明
忻城县委编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
“达吽杯”青少年足球赛将在大化举行
隆林举行民族消防宣传队乡镇分队授旗仪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模范故事 学身边先进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
地角女民兵连:南海前哨的“钢铁红色娘子军”

▲女民兵连在渔港港口码头进行安全巡逻工作。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女民兵连供图)
 

成立于1963年的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女民兵连,位于北海市海城区,是海城区人民武装部领导下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一支闻名全国全军的女民兵连。60多年来,女民兵连坚守初心、听党指挥,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传承革命薪火 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融洽民族关系、融合民族感情、融通民族文化、融汇民族精神,在海港建设、守卫海防、抢险救灾、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女民兵代表耿桂英曾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接见,被誉为“南海前哨的钢铁红色娘子军”。连队先后获得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各类荣誉21项,谱写了“既爱红妆又爱武装”的时代新篇。

保安宁 女民兵连成为当地百姓的守护者

女民兵连用初心守护民族团结,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970年,女民兵连带头投身国防建设和枝柳铁路大会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作风,赢得了工程指挥部广泛赞誉。她们积极帮助三江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群众挖路基、打水井、修水利,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与沿线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动诠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

进入新时代,女民兵连以红色信仰培育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精神,聚焦“各族青年大学习”,推出《革命精神代代传》精品党(团)课,打造“海霞精神代代传”青少年宣讲品牌。连队组建老民兵党员宣讲队、新民兵国防教育宣讲队、红领巾讲解员3支队伍,登上渔船为渔民送党(团)课,渔港内扬起一面面“海上党(团)旗”,抒写了“民族团结耀海疆”的动人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女民兵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牢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责使命,组建“渔港消防女卫队”,守护渔港内数千艘渔船的安全。近5年来,连队开展消防宣传和检查160余次,参加火灾扑救、海上救援和抗击台风等20多次,营救、转移群众600多人次,保护财产3000多万元,成为当地百姓安全的守护者。渔民陈康生说,以前休渔期他都特别紧张,一怕有小偷,二怕发生火灾,有了渔港消防女卫队后,渔港安全了,渔民的心也安了。

2022年北海“7·12”疫情期间,老中青三代女民兵300余人并肩战“疫”,老民兵为一线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新一代女民兵冲锋在前,调配物资、组织检测等等,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协助街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夙兴夜寐守护万家灯火,以实际行动践行“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体现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促和谐 女民兵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羊

地角街道渔民较多,且流动性强。女民兵连积极为本地群众和外来渔民解决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推动优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和根本方向,以“一家人、一家亲”的理念,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女民兵陈苑荣与地角的5位孤寡老人成为了“家人”。她定期到他们家中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逢年过节送上节日慰问品。老人黄庆珍经常含着泪水说:“我这辈子也有女儿,她就是地角女民兵!”。

海洋捕捞是地角街道的支柱产业,渔民和船主关系和谐融洽尤为重要。女民兵连主动作为,当好纠纷化解和事佬,探索建立渔民、船主、渔业公司参与的“三轮协商”模式,将服务窗口前移,群众矛盾纠纷原地化解率98.8%。渔民曹某不适应远洋作业,打算在渔船返港后向渔业公司辞职,但因工资问题与船主发生争执。为尽快化解矛盾,女民兵连发挥群众基础良好的优势,耐心与船主、渔民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船主当场结清曹某工资,整个调解过程不到2小时。

此外,连队用好红色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三句半、咸水歌,让民族团结故事走进社区、企业、校园、机关。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女民兵连筹措资金扩建连史馆,以“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铸魂”红色教育活动,连史馆年接待参观学习3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学生等2万余人次,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基地”。

谋发展 女民兵连争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新时代的女民兵,脱下戎装,她们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更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她们在新“战场”与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女民兵陈裕鑫大力推动海鸭养殖基地建设及海鸭蛋加工业,带动1000多名各族群众参与海鸭养殖。如今,公司经营规模海鸭蛋年产能达3.6亿枚,带动海鸭养殖100万羽,群众人均年养殖收入增加9000多元。女民兵李绍兰是一家跨国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她以“娘子军”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带着近万名地角群众,将渔获、干海味销售到香港、日本和欧盟等地。群众钟小云感叹:“女民兵们带着我们一起干、一起富,让我们住进了楼房、开上了汽车,她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女民兵连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流下村是冠头岭脚下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原先村庄基础设施差,群众意见大。女民兵连一方面筹措资金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进村入户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推动村庄房屋流转保障土地供应,助力21个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聚集流下村,一批特色民宿、旅游餐饮、文创产业在流下村落地开花。2023年流下村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约3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以上,村民每年仅旅游一项增加收入2.9万元。地角昔日的偏僻渔村,逐渐蜕变成北海最繁华的渔港之一。

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燃星火之炬,筑红色信仰。60多年来,地角女民兵连始终坚守家国情怀,心系人民,真正将“己之小我”融入“国之大家”当中,她们的事迹相继被《解放军报》《中国民兵》《国防时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多次刊登报道。她们用实际行动在珠城大地竖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和永恒的标杆,激励各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