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北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全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入实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通过落实“四个坚持”、深化“四共建设”,以“政协之能”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之为”,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政协系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现场会在浦北召开。
坚持凝聚共识,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基础。坚持党建引领,结合“书香政协”建设,深入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思想政治认识,牢固树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一是教育基地“领悟学”。强化《关于拨款修缮张世聪纪念馆的提案》,《关于打造大成柑子根村红色旅游景点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等重点提案成果转化,推动张世聪故居、柑子根第一支部旧址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纳入教育基地教学重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献词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专题培训“深入学”。强化培训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政协委员培训重要内容,采取课堂教学、专题报告、主题宣讲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正确树立“五观”,全面强化“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读书活动“实践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书香政协”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0多家“委员书屋”和“委员读书实践基地”,深入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学习活动,将学所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读书推进工作,以工作引领学习,不断提升委员履职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坚持创新共建,丰富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推广“民族团结+”创建模式,组织引导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所在单位、委员企业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职能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示范创建强引领。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三项计划,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目前,全县建成同心文化广场(长廊)1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0个和主题公园1个,共有金浦中学、县税务局、县人民法院等21个单位、镇、村和企业被评为区、市示范单位。二是文化铸魂增自信。深入挖掘浦北历史文化的民族精神内涵,以音乐、文学、微视频等方式,创作了《文史资料书院专辑》《人人叫我山歌妹》等一批优秀民族文艺作品。传承创新浦北陈皮、小江瓷艺、张黄月饼、福旺云吞等独具浦北特色的民俗文化,依托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民俗文化认知、民族情感、交往行为等多角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浦北民族团结故事,不断擦亮民族文化品牌。三是民族活动促交流。充分利用“广西三月三”等重大节庆,深入开展征文评比、书画摄影、民俗歌舞、曲艺表演等一系列民族活动,彰显民族团结。依托石祖禅茶园青少年交流示范基地等阵地,联合统战部门组织县内外各族青少年开展“携手共绘同心圆,民族团结一家亲”青少年夏令营、“石榴花开新征程”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界别群众参与社区“三交服务站”建设,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开展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成果共享,绘就民族团结发展蓝图。将民主协商贯穿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聚焦共建共享“五个家园”,有针对性地开展民主协商活动,推动全县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五个家园”。一是调研协商献良策。深入组织开展构建全产业链、茶产业发展、重点提案视察调研等系列协商活动,助力推动浦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聚焦陈皮产业发展,依托全县已突破17万亩的大红柑种植、已突破40亿元的年产值,深入开展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为课题的委员行动学习,助力浦北打造陈皮百亿产业,推动界别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二是创建基地谋发展。创新采取“委员联络站+界别委员+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创建特色产业委员联络室,建立产业共建基地,推动委员聚在产业链上,通过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政策帮扶,带动界别群众共同发展特色产业。以委员电商企业为平台,创建了政协委员电子商务产品营销实训基地,促成全县5家电商企业及其6个电商平台与134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单位,助推陈皮、红椎菌、八角等40多种民族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发挥效应助增收。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委员企业参与民族产业经济建设。特别是发挥广西晟玮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委员企业作用,深化“园区+车间+庭院”发展模式,以车间坐班制和家庭作坊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各族群众就地增收致富。
坚持依法共治,构筑民族团结法治屏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优势,探索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深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浦北的“枫桥经验”。一是健全机制优服务。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助力建成全市首个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行矛盾纠纷“321”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及时就地化解。深入开展各项政策法规宣传,推动各族群众遵纪守法、和睦共处、安居乐业。二是深度协商提效能。创新政协法制工作,设立了三合、小江、张黄等3个政协社会法制工作室,围绕组织基层调研协商、开展法治民主监督、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等“八大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协商活动,着力构建以委员为主体、以网格为基础、以站室为平台、以联动为手段的“网格+层级+多方”法治协商工作格局,助力打造更加和谐稳定平安的浦北。三是化解矛盾保和谐。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托“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官垌镇垌口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龙门镇马兰村、白石水镇良江村、北通镇清湖村等示范点,以点带面,以“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为主要方式,协商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推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作者单位:浦北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