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一个八角飘香的日子里,我与德保文友登上云山,饱览山城的迷人风光。
写德保云山就不得不提到赵翼。赵翼,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他诗才横溢,学术渊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史称“乾隆三大家”。赵翼天性聪明好学,尤爱诗词古文,34岁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他被朝廷派往广西镇安府(治地在今德保县)任知府。
镇安府地处岭南,赵翼不顾安危,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到任后,他发现这里木菁林深,虎啸猿啼,百鸟啁啾,深秋时节红枫烂漫,层林尽染,风景优美,于是便欣然写下了“奇景天留词客赏”等诗句。
“德保自古便是西南边陲重镇,是唐宋元明清时州、路、府、县的治地,是南控交趾、西钳滇黔的军事要塞。德保县古时叫天保县,1951年8月,毗邻的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德保文友介绍说。
来到云山脚下,沿着“天梯”从东边攀上独秀峰。石阶两边古树苍劲,草木葳蕤,鲜花盛开,我深吸一口气,草木花卉的芬芳沁人心脾。崖壁上和亭庙旁刻着朱红的文字,有“南天一柱”“一柱擎天”的赞语,也有“福寿康宁”等祝词。
德保县为喀斯特地貌,境内以石山为主,山峦连绵环绕, 风景独特,云山便是一座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奇景。《徐霞客游记》记载广西三处奇景,德保云山的独秀峰便是其中之一。云山坐落在县城中心,像一株茁壮的青笋,耸入云霄,旁无倚托,山岩玲珑,幽胜天成,石缝间盘生古榕绿树,四季葱郁。“一柱当空擎,卓卓旁无倚。孤亭寄山腰,平畴览如绮。”清代诗人许朝这首诗描绘了独秀峰的壮丽景象。云山被当地老百姓奉为圣山,成为人们的景仰之地,每逢节假日,当地居民登山朝拜,香烟袅袅,熏得游人都醉了。
云山与屹立于城西的西山为姐妹山,两山遥遥相望,相距不足3公里。姐妹山的来历有个传说:天保风景秀丽,声名远播。古时候,有两姐妹慕名从云南一路赏景而来,妹妹来到城西小西湖时见那里风光妩媚,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而化为西山。姐姐来到城中,回望妹妹,凝注于此,成为云山。
云山独秀峰壮话叫珠山,为珠宝之意。独秀峰为云山配岳,山峰兀立,山腰峭壁上镌刻“云山”二字,下有“配岳”两字,笔迹遒劲,给云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云山岩洞多,洞穴相通,峰脚南面有个天然岩洞,名为毓秀岩。此洞石阶上至慈云洞,洞内建有李真人和观音两阁。由慈云洞沿石级往下20余级,右边有一亭阁叫“紫霞亭”,亭后崖间有刻联曰:“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这是当地人为纪念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云山而建。赵翼任镇安知府期间多次登临云山,对德保神奇的秀丽风光和民族风情赞不绝口。“据老人回忆,民国29年(1938年),战火烧到边陲德保,紫霞亭被日本飞机炸毁。”德保文友指着慈云洞下方右侧叹惜道。
云山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山上有各种各样的官阁和岩洞供人游憩。距紫霞亭遗址不远的左侧,一个别有洞天的天然洞外,倚崖建有一官阁,名叫钟灵阁。德保文友说,钟灵阁历史悠久,清代和民国年间,人们在此祀奉关圣帝君和诸葛武侯。阁中挂着一口明代青铜钟和一口清代铁钟。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来这里敲钟祈福。望着这两口古钟,催促历史前进步伐的钟声,仿佛就在昨天敲响,袅袅余音在耳边回荡,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际。我们虔诚地用悬挂在古钟前的木棒“当当当”敲了三下,表达对云山的敬仰和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的美好祝福。
钟灵阁右侧是八仙宫,为独秀峰最大官阁。从八仙宫拾级而下有一天然小洞,名为古佛洞,为祀福禄寿三星之地。史料记载,清朝年间,此处建有各式各样的官阁,因年久失修现仅存3间,改建1间。阁内有历代文人墨客诗题石、字刻石30多幅,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其中,赵翼的《独秀山古榕树歌》尤其引人注目。诗曰:“秀山耸削无寸土,其上乃有榕树古。咄尔托根何其哉,不以土植以石栽。”足见云山榕树之奇,生命力之强,景色之美。
赵翼满腹经纶,文史兼修,在任上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任镇安知府仅三年多时间,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当我们走累了,坐在山上光滑锃亮的石条上小憩时,德保文友便打开话匣子,给我讲述了两则赵翼守护一方,为民除害的故事:
古时候,镇安府所在地的天保县是个蛮荒之地,山高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居民谈虎色变,每当夜幕降临便紧闭房门。于是,赵翼重金请人打虎,虎匠用“虎千秋”钓得一只老虎。此虎毛发金黄,黑色条纹,一双锐利的双眼闪烁着光芒,令人毛骨悚然。赵翼以《虎秋千歌》为题作诗一首:“得非此乃胭脂虎,黑章黄质文斒斓……安得临风瘦影娇蹁跹。”
赵翼是个清官,对贪官污吏和盘剥民脂民膏的恶行深恶痛绝,严加整治。自汉代以来,官府设置“常平仓”,即官府在谷米价低时大量收购储积,谷贵或青黄不接时,将谷贷出收息。每年春季,镇安官府借出谷子时,每称一次连筐带谷有50斤,其中筐子就有5斤,群众每筐只得45斤谷。可是到秋天还仓时,则收50斤之外,加收抵筐重5斤,收谷息5斤,又收折耗费5斤,共65斤作为一称。群众苦不堪言。闻知此事后,赵翼下令官府收谷时在秤杆的60斤处凿穿一孔,贯穿垂绳连着秤砣不可移动,群众挑两筐谷子来还仓,还剩半筐回去。
亲民者,民恒敬之。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赵翼调任广州知府,镇安百姓派代表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到广州送万民伞。后来,当地老百姓在镇安莲花九更山口为赵翼建立生祠,四时虔奉弗替。1891年,镇安百姓又在府城阳明书院为赵翼立报功祠,府志里封他为循良,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云山朗月,鉴水清涟。山的壮美不仅在山体,更在于山魂。云山屹立城中,与鉴水交相辉映,见证了德保的历史变迁。登临山顶凭栏远眺,山峦叠嶂,枫林绚烂,田野村庄星罗棋布,百粤坡的茶马古道依稀可见。云山脚下,四周高楼林立,街道纵横,鉴河穿城,美不胜收,一座现代化的铝都正在山城崛起!
(作者系本报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