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天壮阔夜潮涌
经验与创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天壮阔夜潮涌
——“大海”意象与高作苦的诗意世界
□ 向晓彤
 

高作苦的作品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宏大主题的深入探讨。他的诗歌,“海”这一意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组诗《蔚蓝十八帖》中,“海”不仅仅作为一个自然景物出现,更承载着多重的意义联想。大海与高作苦对于生命、爱情和生活的感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属于诗人的诗意世界,也成为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情感共鸣的桥梁和纽带。

在高作苦有关海的诗歌中,“海”这一意象往往与生命相联系,展现出作者对于生与死、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比如,在《大海的死活》中,“死去的大海还活着,活着的/大海又死去,像圆满的月亮/又渐渐残缺”,在这里,高作苦将海的起伏与平静的两种不同状态,看作是海洋的生与死,极具诗性与自我特征。“海”作为客体,是通过主体的认知形式反映出来的,因而更能够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情感,也使其与生命形成了更紧密的联系。同时,高作苦也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在海边,做一个低调的人/不知魏晋,无问西东”,展现出作者的生命价值观念,也传达出他对与大海为伴的纯粹美好生活的渴望,读者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产生连接,用发现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独特表达。

高作苦的诗歌是平易的,他并没有站在文学的空中楼阁中展现其神圣性,而是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作为情感抒发的载体,因而更能够引起每一位普通读者的共鸣。在《海上花》中,诗人道:“我不明白,慷慨赴死的浪花/内心有着怎样炽热的火焰/无数浪花都在前赴后继/生当何欢,必当荡尽世界的阴霾”,这与《大海的死活》中呈现的情感有所不同,体现的是作者看到浪花冲击岸边时,内心涌起的澎湃之情,是一种对生命力量的伟大赞颂。“慷慨”“炽热”“前赴后继”等词语的使用,赋予了浪花以人的情感,体现出了冲破生命束缚、释放自我激情和为美好世界作出贡献的热情。高作苦选取的浪花拍打海岸的场景,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场面,但是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从中发掘出诗意,并且融合自己对于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思考,让文本与更大的世界相联系。他也在《海上花》中加入了一些陌生化表达,比如“都说花开堪折直须折,就折一朵浪花吧/在这闷雷滚滚的雷州半岛”,浪花本来是由水构成的,既不能被定型,更不能被采摘,但是诗人却说“折一朵浪花”,这种陌生化效果极大增强了诗性特征,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在组诗《蔚蓝十八帖》中,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占据了极大的篇幅,这也与大海自带的浪漫气息和氛围有关。诗人在书写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于海边浪漫经历的回忆,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情感体验,体现出了个人化、具体性的特点。同时,诗人还借助许多与“海”相关的意象,如海鸟、礁石、鱼群、晚霞等,来构建一个与海相关的诗意宇宙,在这里,他可以自由地进行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蔚蓝十八帖》中,有几篇具有关联性的诗歌,在题目和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关系。这几篇诗分别是《浪漫海岸的浪》《浪漫海岸的漫》《浪漫海岸的海》以及《浪漫海岸的岸》,把这几篇的诗名中的最后一个字相连,又可以形成一个“浪漫海岸”的组合,可见它们在主题和描写对象上的相关性。作者将“浪漫海岸”这一词汇逐字拆开,分别对其不同方面进行描写,体现出了诗人的巧思。还有两篇诗歌分别名为《浪漫海岸的爱情》以及《在浪漫海岸,必须抱住一些什么》,也是对“浪漫海岸”这一内容的补充和回答。

高作苦的诗篇中往往有十分新奇的比喻,给人以形象化和趣味性的阅读感受。比如《浪漫海岸的岸》中“海岸抱起无边的浪花,无辜的浪花/像强抢民女的恶霸,内心有小小激动/把鼓打起来”,这一句将海岸比作强抢民女的恶霸,直观且生动展示了浪花在拍打海岸之后又消失的情景。还有《浪漫海岸的浪》中写到的“但我会顽固地爱一个人/像浪花爱上船,把它打沉到海底”,则展现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看法,也体现了爱情带给人的猛烈的情感冲击,这种情感甚至有时具有极强的摧毁性。

当然,在高作苦的诗歌中,“海”这一自然意象也与诗人的生活感受密切相关。诗歌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捕捉自己在刹那间的诗性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文字形式的诗歌语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诗人。因而,诗歌中所呈现的,绝大部分也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平凡小事的诗意发掘。但高作苦诗歌中呈现的对于生活的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其表面,而是以一种历史纵深的视角来对生活的意义进行宏观层面的探寻,这其中,也积淀着文化与文明的历史痕迹。

在高作苦的诗歌《海风吹》中,他将自己在海边看见货轮的情景与产生的想象真实地呈现了出来。他看见浪花拍打着货轮,展开了对于货轮过往经历的想象。“货轮上,曾有盛世繁花,多少人的青春和汗水”,体现作者对于历史上作为个体的“人”的思索,他不仅仅停留在看见货轮驶过大海的表面现象上,而是思考着货轮之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体现出诗人对具体的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他的小诗体现着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也传递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南海来信》中,“那些愿与生活和解的人,混迹于菜市/与太阳一同升起,随月色一道隐形”“差点忘了:一位水手偶遇中华白海豚/并不像闪电,反而像积雪消融”。这些诗句都体现出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他因此能够写出如此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文字。“菜市”“鱼虾”“邮票”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生命表现力与情感共鸣性。作者不仅仅是在记录自己,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诗这一特殊的言语活动,建立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当然,高作苦的诗歌在记录生活感悟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诗歌的表达,增强了其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在《从大海中提炼一些细节》中,“浪淘沙,惊雷无痕/从涨潮中,提炼你弯曲的航线/退潮时,你卷走了人间千堆雪”,这便是化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给读者以时空交错的古今对话之感。这种对于文学经典的回归,也是一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体现出了作者对语言、经验与真实的理解。

总之,高作苦的诗歌以“海”为媒介,表达了对生命、爱情与自然的感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海”作为一个符号化的意象,在其诗歌中生发出了多重的意义联想,是他在生活的磨砺、岁月的沉淀以及心灵不断地追寻中,走出的属于自己的路径,相信他在这条道路上有更多的收获和结晶。

(作者系武汉大学学生)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