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把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载体和有效形式。目前,贺州市已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50%县(市、区)获国家级示范命名,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贺州贡献。
政治引领有“高度”,全面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领导。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两次调研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4月17日,市委主要领导带队专题调研该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及“五个家园”建设情况;4月30日,市委主要领导率队访问广西民族大学并签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贺州迅速响应《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于4月23日印发《贺州市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分工实施方案》,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明确了方向、分解了任务、压实了责任。
文化铸魂有“深度”,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实施“头雁领航”“铸魂育人”“文化润民”三大工程。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贺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方案》,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组织开展“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民族体育炫狮王邀请赛等以“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主旋律电影进校园1万多场,实现行政村、中小学校全覆盖;市级和平桂、钟山等3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成功举办富川瑶族自治县40周年县庆、贺州学院80周年校庆活动;印发广西首个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中原文化、岭南文化、湘楚文化和南越文化在贺州交汇并长期共存融合,活态保存着29种语言,拥有国宝“麒麟尊”、临贺故城、潇贺古道等历史文物古迹,有瑶族盘王节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源5350项,多维度、多元化、多方式地促进贺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惠民有“温度”,推动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紧扣自治区赋予的使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十四五”以来,贺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增速排广西第1位。2023年,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136个、1632公里,505个建制村开通公交车,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现场会在贺州召开;粤桂东西部协作进一步深化,投入广东帮扶财政协作资金1.11亿元实施项目25个;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全区唯一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督查激励的设区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2023年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39万元,实施项目49项。5个古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富川上莲塘村等4个村寨被命名为第四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富川深坡村、昭平杨村村入选2023年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各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三项计划”有“广度”,推动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围绕“五个家园”建设,十部门联合印发《贺州市“三项计划·桂在行动·贺州实践”实施方案》,推进贺州与澳门青少年交流工作,获得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的肯定性批示;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拳击等项目比赛,举办首届中国民俗美食文化节暨“桂江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万名港澳同胞游贺州”、广西春茶节、2023中国广西贺州·珠宝创新创意大会暨首届贺州黄金珠宝展等活动,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3年,八步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市委统战部等18个集体、个人获评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市民宗委等15个单位荣获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贺州市在全区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绿色发展有“力度”,推动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贺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3年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19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8.6%。作为首个全域长寿市、世界长寿市,依托广西第一个中国温泉之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姚古镇等生态、历史文化优势,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先后成功举办黄姚古镇长寿马拉松、姑婆山越野挑战赛等自主品牌赛事。2023年全市接待市外客源地90人以上旅游团队超350个,达3.2万人次,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占区外游客超70%。八步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平桂黄田镇、昭平黄姚镇入选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入选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十强市,全区康养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贺州召开。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成为2023年全国两个试点市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长接近21%,全户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长接近29%,两者户数合计占总家庭户的22%,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巩固。
区域协作有“宽度”,推动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与广东清远市、肇庆市、湖南永州市创新建立边界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开展“行政区域有界线·平安边界无疆界”“省际联动促发展石榴花开润瑶寨”共建活动,富川瑶族自治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穿针引线”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有力维护桂粤湘三省(区)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牵头,民宗、公安、国安、教育、网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强化风险监测研判,坚决维护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安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八类严重暴力犯罪,人民群众认为夜间单独出行人身财产安全不担忧比例保持排名全区第二,成为全区第一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的设区市,获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2021-2022年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
(作者单位:贺州市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