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做好“五篇文章”,共建“五个家园”,实现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的目标,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做好“红”字文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建“石榴花开铝都红”党建品牌和“邓小平足迹之旅”红色教育基地、邓公山红色主题公园、平果生态铝工业教育基地、平果市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平果市博物馆等16个宣传教育基地,共建有194个“新时代文明讲习所”、12个同心文化载体和创作出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会同歌圩文化与非遗,紧扣注重主题宣教、注重典型宣树、注重理论宣讲、注重覆盖基层、注重文旅协同等“五个注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铝都红”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7月底,共举办了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受训人数达1100多人;组织工作专班到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等地开展铸牢共同体学习交流活动;举办平果市“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汇演和文艺宣传活动200多场次,不断夯实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做好“兴”字文章,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平果“12345”目标体系,聚焦“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体教振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采取“三巢三凤”有力措施,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民营企业解难纾困调研服务行动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5000多人、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爱心专车61班次,免费输送2251名农民工,全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96万人。持续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城乡办学布局,学前教育集团由6个增加至8个。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市普惠率达97.58%。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9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93%。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3亿元,惠及低保对象2.7万人。
做好“融”字文章,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不断优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成石榴红就业车间、电子产业园、易地搬迁安置后续扶持产业园等,支持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大力发展“夜市经济”“足球经济”,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朝阳街、阳明小镇、礼宾路等夜市经济示范区,激活城市夜间消费,提升经济活力,增加近2000个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融入的问题。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优秀第一书记”等评选活动,各领域分别评选出一批批先进人物,形成各类创建协同推进的格局;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开展了6期“石榴花开铝都红”一月一主题活动,“双甲之城”“足球+文旅”等系列活动40多场次,实施“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平果实践”活动20多场次,参与总人数达10多万人次,有效激发了基层单位和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热情。
做好“绿”字文章,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行“林、河、田”三长制,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擦亮“长寿平果”这块金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5条,改造整治背街小巷29条。完成2个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改造和2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镇化率达62.95%。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全市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理,完成19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做好“和”字文章,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守牢“四条底线”,实现“五大提升”,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开展“送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店铺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桂姐姐宣讲”“呗侬说法”等形式开展40余场法治主题宣讲活动,开展法治宣传3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平果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