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地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核心区,面积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居住着汉、壮、瑶、仫佬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8100人,占总人口的30%。社区先后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自治区级五星级党组织、广西家庭教育示范点等命名。多年来,蟠龙社区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推动党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深化互嵌式社区建设为抓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践行“136”工作机制,积极为各族居民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9月2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蟠龙社区居民委员会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聚焦党建引领,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
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加强社区干部、党员对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指导符合条件的4个小区、75家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2023年6月,泛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党员微家找到社区网格员寻求指导成立党支部,该公司办公点分散在高新区、良庆区等,在社区指导下,该企业党支部顺利建成,进一步凝聚了党员力量。
社区大力开展良策惠企、公益集市和“身边的好人”评选等主题活动,推动党员主动亮身份、领责任、作表率,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牵头组织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社区公共事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团结引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聚焦精准服务,共建民族团结“连心桥”
将社区划分为13个基础网格、30个单元网格和192个专属网格,按照“1+1+1+N”模式(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1名专职化管理及N名定岗网格员)配备社区网格力量,不断激活城市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打造满足各族群众全龄、全时、全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将“主动上门”服务理念和社区主阵地作用相融合,实施“五送五到位”等措施,抓好“一老一小”民生事务,为各族群众提供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全方位、便捷的服务。
2022年初,蒙古族大哥冯福和通过朋友了解到南宁五象新区,对这里的未来充满期待。听说蟠龙社区设置了“企业之家”,可以为拟入驻的企业提供帮助,于是他赶忙前往。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冯福和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上完成材料提交,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企业落户。2023年年中,冯福和又专门找到工作人员,了解周边写字楼的价格,在五象新区扩大了经营范围。
近年来,社区累计协助2100余家企业顺利注册入驻自贸区,并联系专家、场地等资源,组织辖区企业开展退税优惠政策、拿地即开工、夜经济优惠政策解读等企业沙龙活动,有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前来扎根落户、经商兴业。
聚焦法治引导,共筑民族团结“和谐家”
以“法治”强保障。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5月底,李阿姨到蟠龙社区反映某家产妇、婴幼服务机构面临倒闭,但未退还他们17个会员的充值费共计3.5万余元。随即,在每周二下午的“轮值精英”进社区活动中,社区组织了共建单位中的辖区律师事务所律师、机构负责人和部分会员代表进行现场调解。“真的非常感谢社区和熊律师为我们争取拿回了充值费。”李阿姨在调解成功后激动地说。
以“自治”强活力。秉持“有事好商量、多方共商议、大家一起办”的思路,探索出“问诉求、提清单、多方议、定对策、聚力办、群众评”的群众协商自治基层事务新模式。利用社区“石榴籽家园”为居民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发挥网格员工作队作用,实现“社区干”到“大家干”,推动社区自治实践,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以“德治”强引领。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展示国家发展、体现民族团结、反映社会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聚焦文化融合,共谱民族团结“幸福曲”
坚持以文化促认同。常态化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蟠点周末家庭日”“蟠点时光公益课堂”等活动,通过师生一起欣赏《昭君出塞图》、一起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起制作《锦蝶》手工,将热爱和传承的种子种进各族群众心中。
坚持以活动促团结。以端午节、中秋节、广西三月三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为契机,开展“五彩三月三·和谐邻里情”“民族团结情·桂韵颂党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出“邻里文化节”,组织大家一起写对联、包粽子、跳竹竿舞、摆长桌宴,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认同感、幸福感、满足感。
中银金融中心项目经理杨俊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参加长桌宴的情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里,50米的长桌上,有贵州的酸汤鱼、四川的麻婆豆腐、良庆的脆皮扣等各地佳肴,一碗碗五色糯米饭还冒着热气,各企业员工、各族群众坐下来同吃一桌饭,让他有了家的亲切感。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