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智库建设中
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路径建设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路径建设
——打造民族地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调查研究
□ 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考察,要求广西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也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并强调要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探索于青山绿水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的题中之义,也是摆在广西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与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广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于2016年起推动创建的试点示范,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理论逻辑看,“五个家园”建设是创建“两山”基地动力和依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五个家园”建设作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在创建“两山”基地中必须将其贯穿始终,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各族群众共守青山绿水、共享生态福祉。从实践逻辑看,创建“两山”基地是“五个家园”建设载体和路径。守好绿水青山是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必然要求,打造金山银山是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的应有之义。同时,通过“两山”基地创建,凝聚各族共有生态文化认知,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也为共有精神家园、和谐家园、平安家园建设夯实基础,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美好家园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现状

南宁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全过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如,邕宁区作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以“两山”建设为突破口,发展“生态+农业”,成功构建从种养到加工销售的桑蚕绿色生态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工业”,引进桂合丝绸、广西申龙等一批生态工业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业”,修复矿坑建设生态园博园,成功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880.46万人次,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又如,上林县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生态文明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生态水资源优势,创立“明山泉”“上水源”等本土天然饮用水品牌,成功吸引农夫山泉等重大项目落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国家储备林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盘活资源的创新渠道,引进广西首个国家储备林PPP项目。

通过初步探索与实践,有了四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三是必须坚持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在共享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四是必须坚持惠民富民、共建共享,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力量,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生态红利。

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建议

凝练“两山”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一方面,打造“两山”文化品牌,凝聚各族共有文化认知。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内涵,结合各族人民在长期世居生活中形成的稻作文化等,打造民族特色“两山”文化品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更多绿色元素。另一方面,宣传“两山”文化品牌,汇聚各族共有生态追求。在有条件的“两山”实践基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验馆或文化展,让群众在体验“两山”文化时有地可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

打造“金山银山”,共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从“绿水青山”中开发生态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经营开发、担保信贷、交易变现和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的推广。借鉴浙江丽水创新形成“生态区块链贷”、浙江德清“GEP贷”等绿色信贷模式,创新“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等模式。

从“绿水青山”中打造品牌效应,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林下经济等优质生态农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进“智改数转”,积极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设计产品,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发展“两山”旅游,共融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旅游业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两山”基地建设要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推进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民族交往空间。要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民族交流载体。要提升旅游发展内涵,深入挖掘南宁各族人民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鲜活历史,整理和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遗址遗迹和活态遗产,并积极融入景区,以旅游促进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相融。

守住“绿水青山”,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构建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格局,让绿色城市与和美乡村更好为各族人民造福增利。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立足安居“两山”,共创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环境稳定是平安家园的重要组成。在“两山”基地创建中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生态安全。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建设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