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校园,挂满笑意。午后的阳光迷人,庄严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近日,笔者走进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中心小学,充满自然和谐之美的校园,显得生气盎然。
与我们对接的是一位中年女教师。她乌发如漆,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温婉而柔美的神采。她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地苏镇中心小学教师韦斯娜。
从教22年,韦斯娜始终不忘初心,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孩子品格的重任。2024年教师节前夕,全国教育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名单中,韦斯娜的名字列在全国优秀教师拟表彰对象名单中。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她是激情满怀的追梦者;在幸福追梦的征程中,她是务实开拓的践行者;在播撒阳光种子的道路上,她是殷切期望的守护者。她无愧于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是一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我希望能够用我的青春融化贫穷、改变大山、收获幸福,让爱在瑶山深处延伸。”韦斯娜说,“我要让山里的孩子懂得热爱知识、向往生活、追逐梦想,帮助孩子们充分发展自身潜力,让其在各方面更健康、快乐、有朝气。这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
在地苏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心中,韦斯娜是幽默的老师,课堂灵活多变、寓教于乐,大家都喜欢上她的语文课。在同事们眼中,韦斯娜是爱钻研的老师,有着很强的语文教学功底。在学校领导的印象中,韦斯娜是敢担重责的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2002年,韦斯娜到东庙乡预安教学点任教,担任二、三年级复式班的教学。“每周30个课时的教学量,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在乡村小学教书,教师都是‘万金油’。”韦斯娜回忆说,在那些年里,她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年在全乡综合测评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赢得家长和同事的赞誉。
2012年调到地苏镇中心小学,韦斯娜主动承担重任。她担任学校教研组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一、二等奖共13次。参加自治区级课题研究1项,主持市级课题研究2项,撰写多篇论文刊发在《广西教育》《河池教育》等教育刊物。她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出色,是爱岗敬业的中流砥柱型教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学科骨干教师,韦斯娜无私地将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她先后指导培养了各级骨干教师数人,有10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这些青年教师和韦斯娜一样在当地发挥引领作用,承担教学业务指导和“传帮带”任务。
从教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她乐此不疲。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坚持严爱相济的原则,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生活感受和表现形式。常常通过家访、电话了解、邀请家长到校交谈等方式,做好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互动,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先后共有8名学生分别被评为河池市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作为班主任,班级里每位学生健康成长便是自己的责任。2014年秋季学期,韦斯娜的班级有个叫安敄(化名)的学生,儿时摔伤导致智力障碍,辍学在家。经多次家访动员,安敄终于重回校园。韦斯娜就顺势推荐她担任班里的劳动小组长,帮她辅导功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她的性格渐渐地开朗起来。
2018年秋季学期,韦斯娜接管的班级有个学生叫姚勇熠(化名),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成绩一塌糊涂。经观察,其实孩子很聪明,只是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注,韦斯娜针对学生的优点适时地鼓励表扬,并私下与家长沟通,争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连续一个月,韦斯娜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晨读,中午花20分钟给他补课……通过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姚勇熠终于改掉不良习惯。姚勇熠喜欢打篮球,韦斯娜推荐他参加学校的篮球队,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班上同学也推荐他当体育委员。
“这些学困生和调皮捣蛋的孩子还好管,对那些命犯‘雷霆’(比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还坏,但脑子特别聪明)的学生,确实要费很多功夫,因材施教是个方法。我守望三尺讲台,守护孩子成长,就是守望着我的幸福。”韦斯娜说,“不放弃,不抛弃,不嫌弃,这是我对待每位学生的法则。我把教育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心中装着学生,把教学放在首位。”
三尺讲台是老师绽放芳华的基地,也是桃李芬芳的播种基地,韦斯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教师平凡而朴实的职业情怀。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全身心做好每件平凡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梦想。
由于工作出色,韦斯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河池市基础教育名师和广西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等50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