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江农耕文化的典型活动之一,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族群众集体劳动、互帮互助、共庆丰收、共话友谊的集体民俗活动,通常是在年关举办,或村寨节日庆典也会举办。
早年,三江地区以农耕为主,地处高山,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猪肉是主要的食材,故家家都会养猪,以备过年和重大节庆,于是制作“酸肉”储存供日常食用。
三江吃刨汤习俗一般分为择吉日、燃香捉猪、杀猪祭祀、煮刨汤、吃刨汤等环节。刨汤菜式丰富,核心是猪内脏、猪肉边角料,再配上当地的酸菜、小菜、青菜等。制作完成后,人们围坐火塘或火炉,边品尝刨汤边聊家常,气氛热烈时,大家或唱琵琶歌、或是集体多耶,好不欢畅。结束后,有时热情的主人还会给客人送一刀肉,余下的猪肉,有的用来过年,有的用于走亲访友,有的则制作成酸肉。
三江吃刨汤习俗有着历史悠久性、集体互助性等特点。吃刨汤既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交流盛宴,也是一种集体劳作、交流情感、共庆丰收的集体活动。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三江吃刨汤习俗已成为当地展示民风民俗的重要内容。这一习俗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还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三江吃刨汤习俗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三江吃刨汤习俗2023年被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韦茈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