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贵港市以“五个强化”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同频发展
新时代好干部黄文秀的当代价值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港市以“五个强化”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同频发展

□ 唐远全
 

近年来,贵港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22年度,贵港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排名广西第二,成为广西唯一市本级和所辖全部县(市、区)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连续3年均获A等次的设区市。

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全面筑牢返贫“防火墙”。全面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持续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落实“双线四包”和联控联保责任,全覆盖落实帮扶干部,全市范围开展深入排查工作,实现农村人口排查全覆盖。2023年,全市共纳入监测对象7793户29966人,通过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已稳定消除风险4603户18554人,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5个,深入践行各民族共同富裕理念。

强化资金项目管理,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积极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制度,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进度,2023年谋划实施项目995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在项目立项调研、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竣工结束时等环节,融入民族政策宣传、感党恩教育引导等,引导民族聚集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树牢“四个与共”,切实推动民族聚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充实各族群众“钱袋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倾斜支持稻虾综合种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安排2023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务工19.23万人,开发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6645个,均获公益性岗位资金补贴。13万人获得脱贫人口就业交通补助、劳务补助。33186人次获得雨露计划学历教育补助。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9117元,同比增长12.3%,绝对值继续排全区第一。

强化搬迁后续帮扶,唱好美好生活“幸福曲”。不断扩大易地搬迁安置区投资,全市1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及周边新建和改扩建配套学校27所、医疗机构共18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个、警务室7个、休闲健身场所11个。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7家,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搬迁户3042户6973人实现了每户至少1人就业目标。构建“一网统筹、事事入格”全科网络管理服务,提升安置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便利性,全面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强化建设规划引领,绘好乡村建设“设计图”。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1+8”工程,完成329个村庄规划成果编制,覃塘区樟木镇大旗村纳入成为全区13个乡村规划编制试点村之一。创建全国清洁乡村示范县1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3个、自治区级及以上民族特色村寨16个、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22个、市乡村振兴标杆村144个,构建乡村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环境。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当好乡村发展“服务员”。全面落实分级分类干部培训,组织开展“三农”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9期1100多人次。市县两级举办培训班21期,对乡村振兴重点村、脱贫村的村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项目)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800人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工作能力。率先在全区探索建立“8+3”乡村工匠培育认定模式,初步打响乡村工匠培育“贵港品牌”,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