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正是肉牛养殖的黄金期。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东贵屯谭洪朗的牛栏里,十几头香牛从栏杆间伸出脑袋悠闲地吃着牧草,不时传来浑厚的“哞哞”声。
谭洪朗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受益于多年前的牛栏改造项目,香牛活动空间得到增加,养殖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现在我饲养了13头香牛,比前两年翻了一倍,生活比以前更有奔头了。”谭洪朗笑着说。
下南乡养牛历史悠久。近年来,为推动下南乡香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南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下南乡香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香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特色香牛支柱产业。
为改善传统养殖模式,下南乡加大栏舍建设、良种引进、风险保障等方面扶持力度。2023年全乡投入100万元打造环江香牛庭院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升级牛栏牛舍684个,引导全乡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同时,充分发挥技术攻关优势,指导专业合作社狠抓良种培育。拨付11.5万元引进58头安格斯良种母牛,加快对本地黄牛改良步伐,提高香牛品质。
为了提升养殖户的养牛技术,下南乡通过党建联建,组织中科院专家、本地养牛大户、本土专家等组成香牛产业发展“红色服务队”,将科学养牛知识带入农户家中,提高饲养效益。2023年,累计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100多人次,培育香牛技术人才20多人。
“乡里会组织一些养殖技术方面的培训,关于牧草管护、牛栏环境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很有用。”玉环村谭江汇说。他就是靠着养牛增收致富,现今还养着近30头牛,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为畅通产业销售渠道,下南乡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上双向发力。依托毛南族发祥地名片,建成毛南民族文化产业园,打造毛南族分龙节文化品牌,吸引八方来客。2023年文旅带动香牛消费新增销售额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37%。同时,依托“中国菜牛之乡”金牌子,组织养殖户党员代表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等推广活动,利用春节召开在外乡贤、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为地方企业、养殖大户打造更多的线下销售点牵线搭桥。
“我们目前的销路是不成问题的,除了供应本地市场,我们也往南宁等地销售,年销量可达1200头,一年算下来销售额约1500万元。”环江毛南绿峯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谭成语算了一笔账。
环江毛南绿峯养殖合作社位于下南乡波川村,是该乡聚力打造的香牛产业合作社之一。目前,该合作社在南宁建立了3个下南香牛销售门面,通过入驻超市、小区订单、政企合作配送等渠道,推动下南香牛走入外地消费者餐桌。
下南乡还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示范、党员带头”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香牛养殖500余户。2023年,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指导下,下南乡党委的统领下,下南乡香牛年出栏量5859头,产值近亿元,香牛产业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支柱产业。
(韦丁丹 谭翠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