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3日,由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泉酒业”)主办、河池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广西媒体融合发展经验交流暨“媒体责任+实业担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活动在南丹县拉开帷幕,区内14家主流媒体代表齐聚南丹,探访当地依托白酒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丹将全域旅游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厂区变景区、矿山变青山、瑶乡变景乡”。今年上半年,南丹全县GDP增速在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排第一,其中以丹泉酒为代表的白酒工业表现尤为亮眼,产值达25.6亿元,增长22.8%。全县接待游客328.3万人次,增长23.5%,旅游消费34.2亿元,增长30.6%。
“酒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12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媒体代表们走进丹泉酒业。
他们首先深入生产车间,目睹酒曲加工、基酒酿造、原酒储藏、产品勾兑的全过程工艺,亲身感受丹泉浓郁的白酒文化氛围,不时举起手中的设备进行拍摄。随后,他们来到丹泉研究院,拿起基酒、量筒、调味酒、进样针和品鉴杯“五件套”,现场体验调酒技艺。接着,媒体代表们走进丹泉的天然藏酒洞——丹泉历时十年打造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洞天酒海”。
甫一进洞,一股浓郁的酒香,伴随一股清凉从洞内涌出,沁人心脾。走进洞内,只见天成酒窖、金屋藏酒、石窟酒佛、饮酒思源、地下酒河、百福酒廊、天下第一坛、藏酒博物馆等酒文化与溶洞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丹泉酒用洞内泉水酿造,再封坛藏于洞内,成为独具风味的洞藏酱香白酒,让洞藏酒与喀斯特溶洞混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据了解,洞内目前藏有约7万吨丹泉酒,被评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藏酒洞”。
近年来,丹泉酒业累计投资超过70亿元,为丹泉酒酿制打造完整生态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公司拥有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个星级酒店,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前来南丹旅游消费,在时代浪潮中走出了一条匠心铺就的持续发展之路。
以丹泉酒业为主体,公司流转农村土地1万多亩建设高粱基地,配套建有年出栏5000头肉牛、10万羽种鸭的养殖场,构建了“种粮—酿酒—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直接安排就业2500多人,每年人均收入5万多元。有效带动1200多户农民发展产业,每户年均增收4万多元。
乡村振兴的“实业担当”
12日下午,媒体代表们来到白裤瑶文化活态实景博物馆——“瑶望天下”。
大家徒步走入“洞天盛境”,这是一条国内罕见的地下大峡谷,全长3.5公里,洞内暗河分布、瀑布飞流、峡谷幽深,进入其中,犹如进入一条时光隧道。走出峡谷、踏上地面的一刻,扑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瑶族古堡风格的瑶王府,令人恍如隔世,称奇不已。在白裤瑶寨、歌娅思谷,大家聆听当地瑶族同胞讲述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沉浸式体验白裤瑶原始、古朴、神秘的生产生活场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丹泉作为一家从南丹走出来的优秀本土企业,在发展中一直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又进一步反哺社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战中,丹泉酒业全力支持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建设,采取“抢晴天、战雨天”“5+2”“白+黑”措施,实施24小时立体交叉作业,不惜停掉公司一切非扶贫在建项目,高峰时有6000多人参与工程建设,最终如期完成任务,创造了“南丹速度”和“南丹奇迹”。
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交流互鉴
2021年以来,全区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一些经验做法亟待分享交流。在13日的活动交流会上,广西民族报社、河池市融媒体中心等14家区内主流媒体共聚一堂,畅谈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丹泉酒业有关负责人详细展示了企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媒体代表们就媒体融合的创新路径、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为乡村振兴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活动结束后,不少媒体代表用“惊艳”“震撼”等词语来形容本次南丹之行,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手里的镜头和文字,把南丹和丹泉的故事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