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梧州市以民族体育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港市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港市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 唐远全
 

近年来,贵港市大力实施中华文化认同“宣教工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服务工程”、民族事务治理“安全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项计划”“实践工程”,大力营造团结包容“城市生活圈”,增强城市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为城市各民族群众“解难题”,提升城市各族群众“安全感”,创新城市“三交新模式”,推动城市民族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实施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服务工程”,营造团结包容的“城市生活圈”

科学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大力建设公租房,实施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易地搬迁安置区改造等工程,不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着力打造“十佳党建联盟”“十佳红色一家”“十佳先锋集结号”“红色一家”“先锋物业”“幸福邻聚里”等各族群众融居品牌,配套建设基层服务管理工作站(中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社区民族之家、民族文化长廊,架设起一座政府与城市各族群众的“连心桥”,构建城市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积极统筹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政务服务、就业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租房租赁、卫生环境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或举措、制度保障和表彰激励机制,创新与福建、广东、海南建立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工作协调机制,实时掌握流动人员和民族关系动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突破。评选表彰一批“荷城先锋”“人民满意公安”“最美第一书记”,大力开展根治欠薪 “雷霆行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等,促进各族群众通过入户、上学、就业等途径有效融入本地、和谐融洽发展。贵港市成为广西2个入选民政部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设区市之一。

实施中华文化认同“宣教工程”,增强城市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挖掘贵城遗址、罗泊湾汉墓群等反映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流互鉴、交相辉映,彰显民族大融合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市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为载体,以“房车”为主题创新打造的流动博物馆系列品牌“南越王·行”;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各族群众观看文物古籍展,举办系列宣传展示、主题教育、视频图文讲解、现场互动交流等活动,大力宣传“四个共同”、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的相关文物、文献。加强对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黄大年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强大正能量熏陶浸染城市各族群众,使城市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党恩。2023年,开展“德润荷城”新时代文明实践影院微讲堂活动42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和为贵”文化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荷城大舞台“周周演”等惠民文艺活动1300多场次,惠及各族群众70多万人次。持续举办贵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18期,延伸到社区、医院、学校、商场、家庭等城市每个区域,处处营造城市各族群众学习民族政策的浓厚氛围。在市图书馆推动“荷你悦读”“荷田故事会”等栏目,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书文献捐赠活动,创新打造“道中华”数字阅读区,升级打造“红石榴书屋”,使城市各族群众在阅读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级打造贵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使城市各族群众在休闲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引导城市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城市各民族群众“解难题”

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城市各民族群众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租房租赁等方面问题,实现政策均等化、同城化,推动实现进城各族群众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便利化,保障城市各民族群众在政务大厅办事沟通无障碍,打通沟通服务“最后一米”,让各民族办事群众体会到的贴心服务,让各民族群众办事办得畅通,办得高效。2021年以来,贵港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含分中心)共为各族群众办结事项184.25万件,好评率达100%,上门服务362次,延时服务61702分钟,参加学雷锋活动400人次,收到锦旗、感谢信365次,用100%的努力做100%的服务,做到群众至上,服务第一,赢得城市各族群众一致好评。在贵港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话务专席,为城市各民族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的“连心桥”,着力解决城市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切实提升城市各族民族群众的服务满意度。2021年以来,贵港热线共受理各族群众各类诉求953340件,形成热线工单派发承办部门处办471482件,现场答复481858件,工单办结满意率97.84%,咨询类工单直接答复率90.51%,话务服务满意率达97.56%。深入开展“创人民满意公安”活动,严格落实公安“放管服”便民改革措施,开通便民利民治安、交管、出入境“一窗通办”服务窗口108个。2021年以来,为各民族群众办理流动人口登记27204人次,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登记3536人次;办理居住证9480张,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办理居住证797张。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促进城市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重视群众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热点民生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贵港市集中力量开展城市河流水体治理、圈地停车收费整治、露天烧烤整治、生活污水违排整治、易涝点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题得以解决。其中,城市河流水体异味问题得以解决,坚决取缔私自圈地停车收费现象,露天烧烤整治让城区露天烧烤扰民现象得到根本性转变,通过改造停车场、加快项目建设等方式,新增公园广场停车位约3000个,中心城区公园广场车位少、停车难、“僵尸车”占用停车位等市民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得以缓解。

实施民族事务治理“安全工程”,提升城市各族群众“安全感”

将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试点工作,推动将城市民族事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红格善治工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效能,以党建“红色引领”为鲜明底色,织密织牢“红色网格”,提升网格管理水平,有效推动基层善治,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管理体系。全市设置“两类四级”网格3.3万个,配备网格员6.7万人,并有全市8.3万名公职人员下沉参与,综治网格治理率先在广西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创造了广西基层治理新经验,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城市各族群众创造了平安稳定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发挥“智慧城市”作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城市社区开展治安防范宣传,加大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新名片”。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系列专项工作,严厉打击整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禁毒、枪爆等暴力犯罪活动,盗抢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特别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及“黄赌毒”“食药环”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城市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以来开展“红格相伴·守护万家平安”等活动684场次,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社会组织、进宗教场所等活动1757场次,惠及各族群众300万人次,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2024年截至5月17日,贵港全市110接报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7.38%、73.13%,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下降幅度均排名全区第一。

实施“三项计划”“实践工程”,创新城市“三交新模式”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广泛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结对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赛、汉字听写大会、“强国志·青春说”青联大讲堂、夏令营、青年联谊会等一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创业创新服务、创业创新沙龙、大学生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非遗文化研学等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开展“书信手拉手”、云端相聚“结对子”帮扶、“青耘中国·春耕希望”直播助农等线上交流活动。举办广陵·港北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首期“红石榴”夏令营活动,拉开了广西与东部发达地区青少年交往交流的序幕,全市每年开展各类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5000余场次,超百万人次的青少年参加。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推进贵港市与广东中山等地市的劳务协作,鼓励和支持贵港市各族群众到广东就业创业,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与“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深度融合。积极搭建招聘服务平台,开展以“就业暖心 桂在行动”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全市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余场次,参加招聘会企业2000余个次,参加招聘会各族群众超50万人次,为城市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服务和指导,保障各族群众在城市“住得下、融得进、能发展”,促进城市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拉紧情感纽带,全市每年开展各类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活动200余场次。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引进“港人港夜”万人演唱会,成功举办广西人游贵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活动和2023“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系列赛、2023“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新能源电动车赛、2023年广西平天山(贵港)登山赛、户外生活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友人、全国各地各族群众聚集贵港旅游、观赏和参加活动赛事。2023年新建景区游客中心3个、旅游停车场4个、旅游厕所16座,增设“铸牢”等旅游标识标牌946块,以城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市每年开展各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活动600余场次。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