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昭平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以山水融文旅、以文旅促交融,让各族群众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聚焦挖掘特色资源优势,
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昭平县围绕“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茶海度假、山水养生、温泉休闲”六大旅游产品体系,成功打造了以黄姚古镇、凤立村、杨村村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特色村寨,以及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等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贺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主的乡村旅游路线和红色精品研学及康养综合路线等。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约1128.14万人次,游客在行走中望得见山水、记得住民族风情、感悟得到中华文明。
聚焦挖掘茶文化独特魅力,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昭平县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思路,结合实际打造了“中国茶技·忆之非遗”昭平茶乡之旅路线,不断提升茶旅文化内涵。
打造观光体验体系。昭平县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互济,大力促进茶旅融合发展;依托南山茶海、故乡茶博园景区,以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为载体,倾力打造沉浸式茶寿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研学课堂,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研学旅行服务。
开发多元产品。昭平县充分发挥走马镇福行村六堡茶农旅示范区优势,做足民族特色村寨与文旅融合文章,利用茶园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俗风情,发展茶园旅游民宿、乡村酒店、手工茶制作体验中心等康养度假产品,促进昭平茶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当地群众的可持续增收,形成集采摘体验、餐饮住宿和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茶乡特色旅游。
开发文创作品。昭平县以茶为主要元素,开发了昭平旅游形象“茶小昭”,衍生出了一批独具昭平茶海、桂江、古镇、非遗技艺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让现代创意与昭平的多元文化相结合。2023年“昭平探茶香寻古镇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昭平茶香之旅2日游”入围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昭平茶香之旅”入选2024新茶饮茶文旅线路,旅游路线通过茶艺展示、民俗打油茶、传统糍粑制作、民俗竹竿舞等体验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每年可接待游客36万人次,带动1000多名群众就业,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昭平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焦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内涵,
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载体
昭平县依托县内的春茶节、五月十三文化节、瑶族“盘王节”、柚子灯节、鱼龙节、广西三月三等丰富的民俗节日,深度挖掘独具昭平特色的茶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内涵,收集整理蝴蝶舞、舞鱼龙、仙回调马、昭平瑶歌对唱等1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引导景区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景区规划建设,通过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介等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黄皮糖加工技艺、黄姚豆豉加工技艺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一步,昭平县将继续整合茶旅资源,探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促“三交”,深化“茶旅融合+民族文化”“茶旅融合+非遗传承”“茶旅融合+红色旅游”等发展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进一步扩大昭平——中国有机茶之乡精品旅游线路的影响力,实现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