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合的头发正在往后跑,倘若他抬头一甩,那头发会瞬间飞起来。
注意到杨合发型变化的原因,是我认识杨合那些年,我们的头顶都很茂盛,他习惯二八分,我保持五五开,偶尔涂点啫喱水,我们的顶上便铮亮铮亮的。如今,我俩头顶都变得很谦虚了,之前,那些固执地依附在我们头顶的秀发,纷纷离我们而去。有一次,我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杨合,被一束光照着,光的折射点正好落在他改成三七分发型的分界点上。那时候,我突然发现,那束光似乎照出了杨合多年来潜心创作的文学印记,而分散在那束光两旁的头发,更像杨合笔下灵动的文字,以及杨合用这些文字述说着的那些幸福。
结识杨合快三十年了。第一次见杨合是在1995年,我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一个初秋的黄昏,在河池师专的文科楼前,清秀的杨合和略显沧桑的蓝瑞宁两位兄长截住我,说是要把他们主持的河池师专书画协会转交给荣陆兄与我共同打理,因为那时候他们还有南楼风文学社需要去经营,社团活动太多太频繁,忙不过来。从那时起,我们便一直交往到现在,而且友情逐年加深。当我拿到杨合的散文新作《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又一次让我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我一边回忆一边阅读杨合的著作,我要从这些文字里,寻找当年的时光,找到杨合行走的足迹,跟随他散文的节奏,和他一起,行走着、书写着、幸福着……
《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收录了杨合38篇散文佳作,全书近18万字。这是我最近读到的一部少有的充满温情与光亮的散文集。收录的作品多以桂西北地区为背景,紧扣巴金先生发出的“不管他坐的是什么车,能够往前走的人便是幸福的”感叹,书里多数篇什展现了新时代下身处八桂大地的人们积极向前、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阅读这本散文集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深感杨合散文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对在仕途上忙碌的杨合,始终不忘文学初心,始终保持他本真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是一部主题非常鲜明的散文集。全书围绕“幸福”这一主题展开,很多文章都在写河池大地的大好河山,记录多民族聚居的桂西北风土人情。杨合抓住了“能往前走便是幸福”这个主题,并以此贯穿全书,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人们的奋斗历程。很多美好幸福的物象,都印在杨合深深的记忆中。他收入散文集的第一篇文章《家乡山河》,洋洋洒洒地用一万多字对长寿之乡巴马进行描述,把家乡的壮美山河宣介出去。开篇就写“世界长寿之乡巴马,是我的家乡”,然后转过来描述家乡的山河,用四个章节,分别写了门前的小河、古营盘、盘阳河和马鞍山。有山河的地方,就有依靠,有依靠也就有幸福。杨合在写家乡山河的时候,做了非常详实的史实考证,文中引经据典,叙述有根有据。家乡的河山在杨合的笔下,活灵活现,也不自觉地让人叹服,长寿之地,必有好的山川河流,山好水好,心情就好,长寿就变成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国各地的“候鸟人”朝着巴马纷至沓来,杨合的《家乡山河》功不可没。
《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是一部风格非常独特的散文集。杨合的散文风格独具,文字不矫揉造作,叙事娓娓道来,自然亲切。读他的散文,就像听一位长者讲述,自然舒爽,诱发沉思。杨合的散文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点滴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写作风格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桂西北地区的乡土气息,也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杨合情感喷发的时候,他毫不掩饰,他在《青山有语》中写“我是热爱青山的,热爱它的壮实,热爱它的青翠。”写着写着,他又不自觉发问:“谁说青山无语?”接着,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一步回答自己的问题,使得散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杨合还善于从细微的情景里,寻找到文章的突破口。他在写《乡村音乐》时,从1996年停电的那天晚上,从小女孩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开始,然后展开写乡村音乐,写无所不能却天生有病的阿六叔,写阿六叔音乐的多样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写阿六叔的离去,最后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在音乐中念想阿六叔,写出感情的真挚,写出淡淡的泪痕。
《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是一部文字非常凝练的散文集。杨合的散文长文不冗长,短文不瘦弱,文章语言精练,用词恰到好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这可能与杨合本人多年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有关。自然地,他也把这种思维的缜密用在散文创作中,他的文章凸显了他做人做事的一贯风格。杨合不与人较真,但是他与事理较真,他的很多散文都写出了他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比如,我们从杨合的文章里,读出了他对毛南族聚居地环江,有一种喜爱式的纠结。这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在《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这部散文集里,杨合收录了五六篇写环江的散文。从这些散文里,总感觉杨合似乎要与环江死磕到底一般。要知道,环江不是杨合的家乡,也不是他的婆家,但他却为环江写了那么多文章。这就是杨合,一个一下子难以读透的杨合。当然,他写环江的这些文章侧重点各不相同,想要表达的意蕴也不一样。只是,从这一点来看,杨合更加让人敬重,说明他试图找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治学方式和散文准则。杨合还善于把地方山歌或者民间诗词运用到自己的散文创作上。这些山歌和诗词也是杨合散文文字凝练的另一种存在,同时也让我们从他的散文中读到了文字的韵律和声响,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他文章的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我想,《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不应该只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更是一部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有哲学价值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们不仅对桂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相信杨合的这部书将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行。
当我即将合上《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这部散文集时,杨合当年的样子和如今的模样交替着在我眼前浮现,时而青涩时而练达,时而缥缈时而沉静,当然更多的时候,他的形象是行走的,是书写的,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