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榴花开满庭芳
“江南紫禁城”传承百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榴花开满庭芳
——富川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纪实
□ 黄筱珂 文/图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一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在跳亲子竹竿舞。
 

西岭岿然,富水蜿蜒,新时代的富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奏响了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乐章。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建设“五个家园”为目标任务,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助力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如今,富川站在时代前沿,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心手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描绘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以凝心聚魂“起笔”

绘就民族团结美丽画卷

“各民族同学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盛开在心中……”近日,富川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麦岭镇党委统战委员、副镇长黄运美走进麦岭镇小田小学,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专题宣讲活动。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铸牢”说到底是心的交融、力的凝聚。

富川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总人口34.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6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03%。该县认识到,夯实思想基础是维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根本保证。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富川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凝聚共同打造幸福和谐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以来,富川成功举办3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其中,在教育系统分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精品课案例评选活动、第二届“中华民族一家亲 团结故事我传讲”讲故事比赛和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暨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在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中,该县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悬挂横幅46条,摆放展板90块,为群众答疑200余次。

以乡村治理“运笔”

书写民族团结和谐篇章

一张长板凳能衍生出怎样的故事?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派出所,一代又一代民警拿起派出所里的两张长板凳放到车上,深入村屯农家,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拉近了干群关系,更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努力让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消除在萌芽。

精耕“板凳警务”,富川走出了一条具有瑶乡民族特色的主动担当、一心为民、艰苦务实红色“长板凳”精神传承之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富川先后建立广西首个乡村振兴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石榴籽调解室”“石榴籽”普法团队,与毗邻湖南省相关县(区)签订“三县一区”湘桂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协作框架协议,在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了省际边界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共同发展“收笔”

铺开民族团结美好图景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放眼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几十家企业在这里落地开花。这片偌大的产业园由广东四会与广西富川在2021年联合共建,属于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园中园”,主要承接从广东转移的各类企业。目前,产业园总投资达4.5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2栋,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已引进广东企业30多家,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并为富川瑶族自治县156个村平均每年每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

奏响团结曲,开出幸福花。在富川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涌现一大批特色产业标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培育蔬菜、水果、生猪、烤烟、香芋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春芋、夏梨、秋薯、冬橙全年无淡季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格局。“富川脐橙”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优势,推动循环经济、智能制造、医药医疗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打造了中国第四个、广西第一个“国际慢城”,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获评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县”。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202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122.7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排名贺州市第二。

回望来路,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图景;不变的,是手足相亲的情谊。如今,富川各族群众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一笔一画书写着“富裕美丽之川”的崭新篇章。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