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围绕“六个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累计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2个,累计争取到专项资金1.93亿元支持宁明花山岩画景区游客中心等9个项目建设,扶持创作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明特征的各民族曲艺、舞蹈、影视作品等。其中曲艺作品——壮族唱天《看地瓜》入选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
着力突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以“道中华”边疆行——“曼行国道·219”活动走进崇左为契机,组织各级媒体在抖音号、视频号等共发布视频135条,浏览量超1383万次,全方位多角度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举办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广西三月三、霜降节、侬峒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标准建设边境“四个共同”长廊10个,丰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的内容、载体,筑牢边境文化安全屏障。
着力提升文化惠民深度广度。实施“文化志愿”服务惠民、“送图书下乡”阅读惠民、“戏曲进乡村”文艺惠民等活动1191场次,惠及群众21.5万人次。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山歌擂台赛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主题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月活动,51名学生被聘为崇左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传承讲解员。
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累计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成为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活实践的窗口。根据崇左侨场多、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实际,坚持“以侨为桥”做好民族外宣,办好《崇左译制》《壮播崇左》等栏目,举办跨国阅读大会和书法大会,重点面向东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着力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创建5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1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印发相关管理办法,2024年度项目立项课题共30个,力争推出一批兼具原创性、史理性、学理性、原理性的理论成果,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作出崇左贡献。
着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中华经典诵写讲优秀作品的展示和传播,将汉字听写、经典诵读列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组织36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隆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