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随后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习《公报》《决定》《说明》可知,此次全会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民族工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民族工作的内在关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民族工作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和制度保障。
从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任务,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具体地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中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在这些改革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全体现主线要求。
从全会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原则,深刻认识和把握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
《决定》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实践创新的基本原则。比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二个必须”中,第十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十二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之一。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法治化的新实践。2018年,“中华民族”首次被写入宪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民族领域的重大实践,从根本大法的高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提供了基础和依据。2023年3月修正的立法法明确规定,立法应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此所有立法修法工作都应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2023年10月通过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更是专条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比如,坚持系统观念原则。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这几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并研究、同步推进。广西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六个坚持”原则,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指导广西工作。
从全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具体要求中,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任务
《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这些都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
比如,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目标之一,就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