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夕阳余晖映照着田野上金黄的稻谷,几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穿梭着,路边的农民正忙着给装满稻谷的袋子扎绳、打包、装车,一幅丰收的景象。
沿着稻田旁的一条“彩虹路”走进桂平市石龙镇新村,就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的薰衣草正在随风摇动;干净整洁的文化公园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散步、闲谈;不远处的儿童乐园,小朋友们正高兴地滑滑梯、荡秋千;农事体验园里,游客们兴高采烈地拍照打卡……一幅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正在新村徐徐展开。
新村村是桂平市1969年至1971年为响应国家兴修水利水库政策所规划组建的村庄,移民主要来自鹤地水库库区的陆川古城镇、六陈水库库区的桂平市麻垌镇,汉、壮、瑶、苗、水等民族群众聚居于此,全村共480户2047人。
“1971年我们刚搬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因地势比较平坦低洼,有时候还会遇到洪水。”68岁的退休教师陈祖春回忆道,“当时,我们跟周边的村民缺少沟通交流,有时发生矛盾纠纷,生产生活上困难重重,部分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撤离了新村,重回旧址。”
“上级党委和政府了解各族移民群众的困难后,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于是村委会带领村民们团结协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荒土地,生产经营,修建防洪堤,使得可种植土地面积逐步扩大,农副产品收成率获得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回旧址的移民也重新搬回到新村一起生活。”陈祖春说,“后来,各族移民群众与周边各族群众主动开展沟通交流,关系逐步好起来了,大家团结起来了。”
新村全村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不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精神文明等方面努力,新村村渐渐从“移居”走向了“宜居”。
村子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
“新村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径,培育水产养殖、富硒优质稻、果蔬、机械服务等多元化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新村村支书杨伟笑着说。
杨伟是新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新村村获评为2020年贵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屯、2021年度贵港市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村(2022-2024年)。
该村组建的新村农机服务队,投入800多台新型农机(具),全村水稻生产“耕、种、收”机械作业率100%;还到崇左、桂林等地区跨区作业服务增加收入,2023年实现创收3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各族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们在村屯理事会的推动下,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投资3.6亿元的池循环水养殖及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优质鱼6000多吨,产值1.8亿元,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杨伟继续介绍道,“我们利用新村资源优势打造集农事体验、垂钓、研学、民宿一体的农文旅产业。2023年底,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万元,同比增长0.38万元,实现组织强、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好。
新村通过申请资金和发动乡贤、党员、群众积极募捐,新建小微公园6处,文化中心3个、灯光球场4个等一批惠及民生基础设施。新村已配备有村史馆、农产品展销中心、现代化村小学、文化中心、文化公园、娱乐健身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农家书屋、农业产业基地、教育研学基地等公共设施,以及200亩水上乐园、100亩的特色稻虾垂钓区、300亩的水稻观光游船等休闲农文旅观光服务设施。
“我们还先后动员402名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屋25间约15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120多吨、污水沟渠6.2公里,建设小微菜园、绿化带等3000多平方米。”杨伟说。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高。
“这是我们新村村爱岗敬业陈华锋家庭、孝老爱亲陈金庆家庭……” 陈祖春热情地指着墙上“榜样模范,带动文明”的宣传栏,向游客介绍新村村的发展史和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孝老爱亲、教子有方、勤劳致富、夫妻和睦等模范代表的故事。
“近年来,新村村通过举办乡贤座谈会、文体活动、民俗活动以及推荐‘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乡村阅读榜样’等等,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团结向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杨伟说。
“新村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和加强村屯社会治理相结合,以‘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关爱特殊家庭、爱老敬老、义诊、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石龙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杨喜容向记者介绍。
新村还建立了由村党组织牵头,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宗族长辈、青年代表、妇女代表等组成的屯级理事会、户主会、监事会,推动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一组三会”屯级理事会议事机制,通过召开议事会、民情交流会等,引导各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快速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共调解邻里纠纷62起,调解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