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红红火把节 浓浓团结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4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红火把节 浓浓团结情

□ 黄 云 覃文武 文/图
 

▲各族群众共享火把节狂欢夜。

▲开幕式现场。

▲篝火晚会点火仪式。

◀民族手工艺品展销。

开幕式文艺展演。

长桌宴现场。

7月27日清晨,当阳光洒满群山的怀抱,202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火把节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这如火的夏日,以火热的激情掀开了狂欢的序幕。

来自隆林克长乡海长村海长屯的彝族姑娘邱苑,为了参加火把节开幕式的演出,前晚和姐姐在县城住下。27日上午8时,姐妹俩身着彝族华服,佩戴银饰,来到举办开幕式的城东文化体育广场。一路上,她们高挑的身姿、摇曳的霓裳,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开幕式上,身着盛装的苗、彝、仡佬、壮、汉等各族同胞,踏着欢快的节拍起舞,每一次旋转,每一串笑语,编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隆重的取火祭火、祭送布谷鸟仪式,讲述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火把节不仅仅是我们彝家人的节日,也是隆林各族人民的节日。我还邀请了其他民族的朋友到彝族村寨做客。”邱苑说,“这次我准备了两套彝族服饰,白天穿一套,夜晚的篝火晚会穿另外一套,美美地过节。”

隆林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世居民族,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在这里,各民族能歌善舞,他们在禾稻飘香的田间地头即兴对唱,也在热闹非凡的节日现场同台赛歌。

今年火把节,“五彩隆林大家唱”第二届村歌大舞台活动也同时启动。苗家三姐妹杨壑、杨桂梅、杨倩霏,组成了隆林当地颇有名气的歌唱组合“云蝶组合”。她们和德峨镇保上村阿搞屯彝族小伙杨昌联袂登台,献上了一首原创歌曲《彝家心火》,赢得满场喝彩。

“这首歌的构思源自彝族火把节,我们苗家三姐妹初步写成文案后,交由布依族音乐人白建平创作,最后由我们和彝族歌手一起演唱。”杨壑说,“在隆林,我们各民族亲如一家,一起过节,一起唱歌。”

杨昌是土生土长的彝家人,7个兄弟姐妹分别与苗族、仡佬族、壮族、汉族组成家庭。全家共有29口人,形成了“五族同堂”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每个家庭成员的民族节日,都是全家人的共同节日,今年的火把节我们也会准备5个民族的特色菜共同庆祝。”杨昌说。

红红的火把,缤纷的服饰,动情的歌唱,欢腾的舞蹈。

7月27日至29日,隆林火把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火韵传情筑同心”为主题,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白天,有取火祭火仪式、民族歌舞巡游、特色农产品展销、美食品尝、村歌大赛等活动;晚上,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们齐聚篝火前,手执象征热情和希望的火把,点燃激情、传递祝福。

27日晚,火把节狂欢夜主会场在县城盛隆国际主干道举行。长约1公里的活动区域,搭建多个大火堆,数万人一起狂欢。熊熊篝火点亮了夜空,欢快的舞步挥洒着热情,将快乐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八方宾朋和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感受热情似火的民族风情。

“我们大力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隆林各族自治县县长黄健生说,在每个节日,隆林各民族同欢共乐,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祝福。如今,隆林苗族跳坡节、彝族祭送布谷鸟、仡佬族拜树节、壮族歌会等28项民俗活动已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擦亮了隆林“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品牌。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