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万象鼎革,日新月异。新时代的中国锐意进发,于百年变局中更新再造,文艺发展之前路愈显辽阔壮美,文化精神之传习更值流播万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2023年广西小说的发展,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投身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之中,既立足国内前沿,又关注广西现实,创作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精品力作:立足新时代语境中总体性的文化动向,反映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显影最广大人民的情感心理和价值取舍;围绕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平陆运河建设等国家和地方战略,融通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格局;关注民族团结的内在共鸣,关心各族群众的情感结构,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广西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心力;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经此,2023年成为了广西文艺发展的丰收之年,东西长篇小说《回响》斩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广西有史以来零的突破;文学桂军集体冲锋,专注于不断加深对文艺本身的理解,在变动不居的大历史里汩渡航行,也于细微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时代的宏大意义,以审美追问和现实思考,实现文艺创作新的可能性,凸显了广西小说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当今时代的文化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具体而言,2023年的广西小说,从市井烟火到人间百味,从地域风土到芸芸众生,关注普遍的人类生存经验和生存感受,响应新的时代号召,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广西多民族人民文化共融和同求发展的史诗。在极具地方色彩的书写里,广西多民族作家以别具一格的生活经验和美学风格,赋予了现实主义文学鲜活的当代形态。除此之外,广西多民族作家也放飞想象力,以稚子童心为儿童放歌,呈现出了多元丰富的发展状貌。
立足生活,深入现实
文学诉诸于人们的情感和经验,广西小说深入现实,关注普遍的人类生存的精神性问题。东西“十年磨一剑”的长篇力作《回响》穿越现实表象进入人们的灵魂深处,张莉在《我们时代的情感危机——读东西〈回响〉》一文中写道:“小说以侦破推理的形式,借由冉咚咚的情感际遇,书写了我们时代生活的另一面、‘不完美受害人’身上的暗黑力量以及当代人的情感生活、情感逻辑。也许,《回响》并没有告诉我们何为真正的爱和真正的情感,但是,它却深刻地写出了我们在爱面前的犹疑、纠结、软弱、不安,切实写出了当下时代人内心的情感危机。”东西的另一部短篇小说《天空划过一道白线》则讲述了一个等待的故事,贺嘉钰在《2023年短篇小说:于微处洞见山河》中作了如下评价:“一个逃离的母亲、一个醉酒的父亲、一个懂事的儿子在十年间出走又归来,他们彼此寻找又相互错过,完成着某种类似圆周运动的命运,一个家也在大地上明明灭灭。小说以朴素与不动声色的语言写命运里的牵绊与悲欣交集,用现实主义笔法写命运的寓言”,欲望与情感的冲突导致了生命的等待的轮回,命运的荒诞尽数展现在这场循环中。
在对人的存在状况,以及人与世界复杂关系的探索上,广西小说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王彤羽中篇小说《红色华尔兹》深入探讨了女性所面对的困境,林妮遭遇了情感与身体的双重挫败,由“贞洁”观念衍生出的种种枷锁,表明了当代女性不仅要承受男性的暴力,更无时无刻不处于被男性价值观所束缚的艰难境地。陶丽群的《海边的火光》讲述了一对夫妻走出丧女创伤的故事,日常着手的细腻笔触、直抵人心个性化叙事,让悲伤动人而又哀婉。王迅在《个体创伤叙事“缓冲带”及“复演”诗学——评陶丽群短篇小说〈海边的火光〉》写道,小说叙事“淡化了女权主义意识和主题的社会学色彩,审美视点从集体的文化创伤转向了个体的心理创伤,并以个体创伤的修复及其难度,呈示女性陷入‘黑暗’意识区域难以自拔的困境,蕴含着形而上的思考。”在蒋锦璐短篇小说《五秒钟是什么概念》中,阿茂与表舅公丁老板、梅老板与好朋友两条线索交错并行,生动简洁的人物对话和恰如其分的巧合,借助新闻时事精巧地挑出残酷的现实和复杂的人性。小昌的《喊棺》通过孙爱琴的故事探讨了个体与家庭的关系,面对家庭带来的创伤,孙爱琴用尽半生去复仇,然而在血缘编织的网络里,孙爱琴所有的挣扎与偏执都以痛苦作为终结,这些以难以言喻的苦楚展现出人生境遇的复杂。同样是讲述家庭关系,徐小雅的《摩尔庄园》显露出脉脉温情,袁勇自离异后便很少见到女儿小橘子,一次意外让他不得不与女儿长期相处,与女儿从陌生疏远到相互依靠,他不仅找回了久违的亲情,更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与意义。
广西小说寻找独特而多元的视角,探索社会、人性的复杂性,推动小说叙事向纵深发展。田耳的长篇力作《秘要》展现了一个地下出版世界,通过追寻《天蚕秘要》一书,一段前尘往事缓缓浮出水面,在《昨日遗迹与本真幻觉——论田耳小说〈秘要〉及其文本性态度》一文中,赵牧写道:“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在重重悬疑与插科打诨中,趁机编织进繁杂的社会文化信息。小说因此弥漫一股怀旧氛围。……给精英化的‘八十年代’叙事提供了别样记忆,而且揭示了不同代际的社会边缘人在时代变动中令人唏嘘的命运,此间田耳轻巧而机智地游走于各种文本,则又给沉重的历史喟叹涂上了一层荒诞的油彩。”黄佩华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以老年人的夕阳生活为书写对象,高校干部马达化本以为退休后能安享晚年,但现实的多重压力却不断向他袭来,就如曾攀在《蓦然回首,看见自己》中说的,“小说映射出当代乡土最俗常也最日常的生活世界,尽管其间的不同个体都遭遇了难以轻易摆脱的困扰,但是作者却没有将他们陷于苦闷的境地与悲剧性的存在。小说通过马达华的视角和方法,还是试图探寻一个解开与解脱的通道,这个路径一方面连接着真切琐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则引向精神的开放与自我的开化。”李约热的《拆楼工文峰》将目光投向底层工人,小说中众人对文峰的意外死亡的不同反应掀开了人世的悲凉,冷峻精准的语言和恰当的留白更凸显出人世无常的悲怆。李路平的《告别之年》则是面向青年成长的阵痛,小说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穿插过去的经历,在平缓而又伤感的叙述中,毕业生王磊一步步承担起现实责任,向过去不成熟的自己告别。同是书写青年人,岑叶明科幻小说《太阳熄灭》通过对灾难的书写,探讨了AI时代的各种伦理困境,第三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颁奖词对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作品科幻设定新颖,世界观建构宏大而精细,更以曲折的情节铺陈出各色人等的生存境况与命运变迁,体现出对传统灾难题材书写范式的继承与突破。”
契合时代新质,讴歌新的时代主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也应面对各种时代问题,对社会现实进行有力地切入。红日的长篇力作《请君入席》聚焦社会痛点,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而又不失厚重的语言,再现了荆棘密布、艰苦卓绝的扫黑除恶之路。小说以一次次“家宴群”的聚会串联起故事线索,揭露在宴席下人性的扭曲与畸形,在惊心动魄的较量后,坚守正义的退休老警察阿甫最终将黑社会头目绳之以法,展现了黑暗势力的阴险与毒辣、人性的扭曲与畸形,凸显出公职人员与黑暗势力决战到底的决心和魄力。
广西作家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文学的想象对时代问题作出了艺术的表现。在翔虹中篇小说《过节》中,干部韦锡对过去投机倒把的商人卢锐权的扶贫事业有着深深的怀疑,私自调查后却发现他是真心实意地为当地百姓考虑,原来多年前自己和姐姐的劝诫唤醒了他的良知,从产生过节到解开过节,翔虹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变动中人性的挣扎,展现出人性向善的力量。赵先平的《望福》深入扶贫工作的现场,以尖锐的笔触揭露扶贫工作中的各种棘手问题,暴露扶贫户的心理现实症候,展现新的现实主义美学胆识,同时也塑造出坚守一线、不畏困难的帮扶干部老炮这一形象,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员、扶贫干部的担当精神。颜桂海的报告文学《兰生幽谷亦芬芳》还原了基层村干部祝雪兰带领村民种茶走上致富路的生动事迹。
书写地方,彰显八桂风采
广西作家立足广西热土,从生活中萃取素材,注重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八桂大地历史文化,创作出了一批生动展现八桂大地的地方性小说。光盘深入兴安、灵川、雁山、阳朔等漓江流域,蹲点生活,用脚丈量漓江的长度,用心体味漓江两岸山乡巨变,创作出长篇小说《烟雨漫漓江》。小说以桂林漓江上游地区为背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为主题,书写了漓江流域的人保护自然生态的故事。小说情感丰沛、细节柔软,是一曲为漓江而写的颂歌。冯昱的中篇小说《报年》则以瑶族人“报年”的敬神习俗沟通起两代人的情感,通过一起完成“报年”,邓付银和他的朋友们对往事达成了和解,心与心重新凝聚在一起,而离开的年轻一代们也通过直播的方式参与到敬神中,在这样一个神圣的仪式里,人们的距离与隔阂渐渐消失。我本纯洁的网络小说《沧海归墟·虹日探踪》取材自北海涠洲岛附近出现的布氏鲸,以鲸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线索,在奇幻之旅中融入探险、海洋保护等元素,将八桂风貌融入具有可读性的文本之中。
不仅书写当下,广西作家也将目光投向历史,让历史与现实遥远而又真诚地对话,对生活做出有力的回应,用文学作品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广西文化自信。房永明《七色彩虹》通过观阳岛五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革命的故事,塑造了陈光新、经飞两代视死如归、宁折不屈的革命者形象,展现出严肃而又悲壮的美学氛围。李小舰的长篇历史小说《烽火百年——明梧州两广总督府风云录》生动叙述明朝横跨百年的历史,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梧州曾在岭南地区绝无仅有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地位,波澜壮阔的历史在细致从容的笔触中缓缓道来。李志权的历史小说《枝柳记忆》展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甘棠民兵战士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
对儿童写作,画笔写童心
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李参天小说《鸟儿飞过树梢》以六万大山为故事背景,通过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和人生,在绿水青山中演绎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暑假生活经历,彰显了童真、童趣与爱善,在对美好自然生态的怀恋中给读者带来诸多思考。朱德华《黄河少年》通过描写在旅途过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体现人物成长,兼具故事性与科普性,在故事中融入人文、自然、非遗、历史、地理等科普知识,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拓宽了经验道路。梁安早长篇少儿小说《鹰王》主人公沈安格是一个瘦弱胆小但心地善良的瑶族男孩,他渴望能爬上嫘渥山山顶,像传说中一样找到山上的鹰王,变得像它那样强壮有力。最终他战胜自我,获得了成长。该作品为童年经验的开掘和书写作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作家黄蓉蓉发掘儿童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将自己笔下的童话故事放置在奇妙的大自然环境中,以优美的语言,创新表达,倾注笔力,打造出一个如梦境一般唯美的童话世界。磨金梅《举起我的梦想》取材于真实事件,展现了广西举重之乡防城港上思县举重队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和训练情况,该部作品获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总而言之,广西小说在2023年度聚焦重大时代主题,同时注重遵循叙事美学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以不同的角度和创作方法,在充分的审美表达中探求和表现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新质,以文学的方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借助独特而多元的视角,或探索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或回应了重大社会议题;既立足全国乃至世界的总体现实,同时将表现广西的山水人情和广西社会生活中的新变作为重要维度,在审美地表现人与世界的复杂关系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曾攀,《南方文坛》副主编;赵牧,广西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