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3上一版
 
象州利用“壮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梧州市创新实施“四大工程”高质量构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体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州市创新实施“四大工程”高质量构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体系

□ 陈昭宇
 

2021年8月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此后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单位的有效做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领导干部认识不清、社会覆盖不全、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梧州市针对全市部分干部群众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认识不足等问题,着眼学通弄懂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分层精准实施“四大工程”,高质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体系,推动全市上下全面把牢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面向领导干部实施头雁工程。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开展大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大培训,统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列入年度领导干部培训三大计划中,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专职教师+业务骨干”师资队伍,采取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现场教学、典型引路的方式,着重教育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

面向干部职工实施群雁工程。组织开展梧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场宣讲下基层活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传达学习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各级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分管民族工作领导和市民宗委领导班子、各县(市、区)统战部长带头作示范宣讲。全市400多个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到“双报到”社区、乡村振兴联系村、帮扶企业等基层开展主题宣讲。

面向社会实施浸润工程。创新方法,结合各领域宣传载体组织开展特色宣传教育。依托梧州千年古郡、百年商埠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利用“同心文化载体”、“石榴籽课堂”、茶园讲堂、骑楼大妈服务队、“一社区一心理医生”等载体,以蒙山山歌、长洲下俚歌、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表演形式,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艺术表演。发挥“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教化育人功能,调整优化市博物馆的布局和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市国防教育厅、市党群服务中心、李济深故居等资源培育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级各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梧州日报》等载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向海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坚定“三个离不开”、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面向青少年实施种子工程。扭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在全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梧州教育在行动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教育,整合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两微一端”等媒体资源,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习一个典型模范、讲述一个故事、学唱一首歌曲、撰写一篇作文、参观一次展览等形式,组织开展大交流,拓宽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四大工程”的实施成效显著。

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通过实施“头雁”工程,有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思想、提境界、跟形势,确保全市民族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截至目前,累计举行领导干部培训班92场,覆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5400余人。市、县(市、区)两级均由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修订完善由29个市级部门领导组成的市委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调整补充9个部门为市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宣传、统战、教育、民宗、科技、人社、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协调推动、督促落实,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党委管、大家做、全覆盖”的生动局面。

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格局基础 。推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及宗教事务治理格局,着力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族工作委员会等平台,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强化沟通,充分借力,凝聚合力,促进高效运转。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为契机,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场宣讲下基层3800余场次,受众达43.5万人次,为培养一支“四个特别”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各行各业各领域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坚持把“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的理念融入创建工作,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精品表演275场,观演人数超47万人;开设“书记谈民族工作”专栏18期,推出报道210余篇、制作视频100多部,53篇民族工作经验信息获国家级媒体刊登报道;通过新华社海内外平台向全球宣传报道该市粤剧、茶文化、醒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300余家权威媒体转载报道,全网浏览量超5亿人次,推动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社会环境,倡导各族群众发扬团结、互助、友爱的传统优秀品质,以“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幸福和谐平安家园,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统一性,坚持立主导、强主流,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截至目前,累计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诗词文化教育进校园、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宣讲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民族运动会等活动600余场次,积极推动新兴二路小学与石河子市第十一小学、梧州市振兴小学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小学、梧州市龙新小学与新疆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开展“书信你我手牵手,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籽一家亲·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活动,在两地青少年心中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截至目前,“四大工程”获国家民委网站、《民族画报》报道,并受到自治区民宗委主要领导多场合表扬。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