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广西文学地理的新探索与新收获
文学桂军文论新拓展
广西文学经典化新成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桂军文论新拓展

□ 王建平
 

传承左江花山文脉,推介广西区域性民族创作,作为地方高校文学研究团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桂西南文学研究团队,多年深耕,颇有收获。其最近推出的研究成果——新书《对话桂西南文学》的出版,具备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论构建意义。

桂西南文学集结的显著标志。作为地域性的现当代文学,桂西南文学一直都存在。书中所访谈的许多作家比如冯艺、凌渡、严风华、李甜芬、黄鹏等作家都在创作中,而且也都以家乡为荣。但是,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各自为战,以独特英姿屹立在中国文坛,而不是以地域作家群的形象出现。《对话桂西南文学》出版后,情况就不同了。罗瑞宁、潘文锋和黄秀生等主编将现当代桂西南作家们整合在一本书里,推介出去,从而使得桂西南文学创作主体由作家个人转变为作家群体,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浮出水面,化作一个文学地标,实现大众传播。于是,此时的桂西南文学与之前的桂西南文学就不同了。作家们聚集在桂西南文学的旗帜下,组成了一支文学队伍,异军突起,势不可当。我们仅是看书的目录,就会为桂西南文学有这么多作家而感到惊讶和振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学语境里,作家群的作用和影响明显大于个体,创作特点更为突出,地域色彩更为浓厚,文学地理更为清楚。在全国文坛上,省域文学队伍风头正盛,各领风骚。在广西文坛上,市域文学队伍也是旗帜招展,生机勃勃。人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全国各地都吹响了作家集结号,努力打造文学队伍,树立地方文化形象,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随着《对话桂西南文学》的出版,桂西南作家群也顺应而生,展示出强大的文学力量,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就是把桂西南文学打包,推送社会,进入人们视野的标志,就是桂西南地区文学走向兴盛的反映。

桂西南文学内涵建构的理论提升。首先是命名。它之所以不叫“崇左文学”而称“桂西南文学”,是因为“崇左文学”会局限于市域层次,“桂西南文学”则以“桂”字而把原本的市域文学提升到了省域文学。在书中所访谈到的作家中,有不少虽然是崇左籍,但生活在首府南宁。他们都是广西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和有影响的作家,当然也是崇左文学的精英。所以,桂西南作家群实际上就是“桂军”的西南支队。我们从这本书看到了“桂”的成分,感到了“桂”的力量。

其次是对话。主编们有意把这本书编成像《歌德谈话录》那样的“文学对话录”,以凸显对话的真诚与质朴、真实与平易,具有口述历史的原汁原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的魅力。我觉得对话的内涵还不止于此。从对话主体来看,书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理论家与作家的对话,是评论与创作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就更为专业、更为深刻、更有针对性,提升了对话品质。这些理论家大多数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教师,他们在对话中彰显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再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它既是崇左理论家与崇左籍作家的对话,也是崇左理论家与广西作家的对话,从而使对话升华为省级水平。这个对话还延续到今天的开会现场,书中的主编们、作家们和容本镇、张燕玲这些自治区级理论家在一起座谈,又是一场跨地区的理论家对话。所以,《对话桂西南文学》对桂西南文学内涵做出了理论提升,使其不再局限于崇左本土,而是以此为起点,实现桂西南文学的新突破与新超越。

总而言之,《对话桂西南文学》的出版,是中国文论——文学桂军理论构建的新拓展。

(作者系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