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文学是广西文学地理的重要板块,罗瑞宁等主编的《对话桂西南文学》,是广西文学地理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与重要收获。认真阅读这部带有“口述文学史”性质的对话录,有几点品读随感。
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意义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桂西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多民族优秀作家。有的作家成为广西当代文学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如开创壮族长篇小说创作先河的壮族作家陆地;有的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卓尔不凡,成就斐然,如冯艺、凌渡、农耘、岑献青、黄夏斯榕、严风华等;有的作家在诗歌创作中少年成名,广受瞩目,如壮族诗人黄神彪,其个人作品研讨会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有的作家虽然不是军人,但创作的军旅作品却受到军人喜爱,如边境诗人、散文家李甜芬;有的作家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多文体创作中多有建树,如廖怀明、莫裕斌等;有人兼具作家与学者双重身份,创作与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如农冠品、黎浩邦等。新时代十多年来,桂西南地区一批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有强烈时代感的中青年作家活跃在广西文坛上,如黄鹏、钟日胜、赵先平、梁志玲、赵日升、李宗文、周耒、孙如静、温柔一刀、黄其龙等。然而,桂西南作家群作为一个文学群体形象,一个标识性文学符号,整体面貌比较模糊,辨识度不高,存在感不强,相较于桂西北作家群(河池作家群)、天门关作家群(玉林作家群)、北部湾作家群(北海、钦州、防城港作家群)等,桂西南作家群的知名度、受关注度显然弱了很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对话桂西南文学》的出版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正式提出“桂西南文学”这一概念,是桂西南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补缺广西区域性文学研究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在文学地理学理论统摄下,运用对话和访谈方式对桂西南文学进行梳理、描述和总结,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探索性意义;把桂西南文学放置在广西文学版图,把桂西南作家群放置在文学桂军的方阵中进行审视和研究,强调桂西南文学的地域性、边疆性、民族性特点,凸显了桂西南文学的独特性价值和意义。
具有较强的史料性和学术性价值
对话和访谈,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与批评方式。相对于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对话和访谈的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更加轻松随意,更具有现场感和亲近感。在《对话桂西南文学》一书中,访谈人对每个访谈对象都精心设置了有针对性和有一定深度的访谈提纲和话题,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真诚面对,坦诚交流,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也不刻意回避绕开,而是直接亮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在岑献青访谈录中,访谈者问道:“您在《裂纹》的后记中提到,出这本集子,是为了圆一个‘家’的梦。……您回到生命的原点回味生命的奥秘,能否说这是‘精神家园的回归’?” 岑献青说:“……恕我冒昧,这好像不是我的本意呢。” 岑献青接着对此进行了阐释:“追寻‘精神和魂灵的归宿’,我以为应该是一个探寻生命答案的过程。我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上的人、物、景、民族习俗出现在笔下,是故事的记录,也是我认知的记录,但我想那并不是精神家园的‘回归’,而是为了更加遥远或者更加向上的追寻。”岑献青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是,这种追寻向着未知的远方,而且永远没有尽头,追寻的全部意义都在过程中。表面上看,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对“家”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实际上却涉及对作家创作意图、作品寓意与思想内涵的解读、判断和评鉴,因此岑献青才如此在意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初衷和本意。像这样带有探讨性的对话与交流,是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学术意义的。书中还记录和揭示了对作家本人影响深远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文学福地,比如革命圣地延安和解放初期南宁郊区之于陆地,广西多民族聚居的红土地之于冯艺,北大和北京之于岑献青,等等。从文学地理学理论的时空视野上看,这些都是分析研究作家作品非常重要的时空领域和人生节点。概而言之,内容的广博丰富,材料的真实详尽,文风的朴实真诚,奠定了《对话桂西南文学》的史料性、文献性和学术性价值。
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意识
近年来,罗瑞宁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在文学研究与批评方面相当活跃。他们热情关注文坛动态和文学创作现场,积极评论、推介和宣传广西作家作品,尤其是崇左市的作家作品。他们坚持不懈地倡导和推动桂西南文学研究,积极参与和促进崇左市地域文化建设与发展,努力打造和树立崇左市文化形象,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现出了作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家和文化学者的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正是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多年来对文学研究与批评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罗瑞宁领衔的研究团队才有了坚强的后盾和保障条件,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完成《对话桂西南文学》这一涉及面广泛、参与人员众多、工作量巨大的访谈项目。此外,精心规划和投资建设陆地文学馆,支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开设“文学桂军点将台”栏目等,都充分体现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对繁荣发展广西文学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已成为广西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一支重要力量。
期待进一步推进桂西南文学研究
《对话桂西南文学》是对广西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桂西南文学研究的良好开端。然而,《对话桂西南文学》所访谈的作家,仅限于“桂西南文学”所定义的部分作家(即崇左市或左江流域的部分作家),原南宁地区和右江、邕江流域的许多作家尚未涉及,如韦其麟、韦一凡、王云高、黄佩华、梁庭望、黄凤显、红波、蒙飞、李宝靖、柯炽、石一宁、林万里、杨映川、陶丽群、石朝雄等。希望继续拓展和推进桂西南文学研究,不断推出系列性、标志性研究成果,持续扩大桂西南文学研究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和优势,从而打造出地域性文学研究学术高地,树立起桂西南地区的文化标识和品牌形象。
(作者系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