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来,追云赶月吧
裁剪一场雨
飞鸟
文脉传承与地域深描
宜阳风雨桥记
情感肌理背后的现实精神症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感肌理背后的现实精神症候
——读谭镜汝短篇小说《蓝色玻璃》
□ 郭忠实
 

桂林青年作家谭镜汝的短篇小说《蓝色玻璃》是一部现实感极强,直抵生活、伦理、人性和情感的小说,首发于《青年作家》的“新力量”栏目,先后被《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并在2023年5月获得了“第八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奖‘双子星’奖”,谭镜汝也因此成为该奖项首位00后获奖作家。

在这篇小说中,谭镜汝凭借高度的敏感力和思考力,对现实与精神、生活与内心做出了索问和讨论,并将“蓝色玻璃”作为小说的隐喻,用文学的表述样式,深入剖析了现实情感中安全感缺失的病因,对情感最深处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开掘,书写了爱情现实的最大可能。

小说以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在父母离世后需要重建新的生活秩序作为故事的开端,讲述了一段二人在长期的相守中获得安全感的故事。小叮当和宋慈是一对异父异母的姐弟,小学三年级那年,小叮当跟着母亲来到宋慈家里,此后,两人便生活在了一起。父母去世后,小叮当的安全感愈发缺失,于是,在与宋慈商量过后,二人便搬到了父亲生前留下的单位那套房子,重新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

作为小说的隐喻,蓝色玻璃有着浓厚的象征意味。在传统的认知里,蓝色玻璃是一件艺术品,但它的各种形态其实都是易碎的美丽。谭镜汝通过设置宋慈透过一块蓝色玻璃看向窗外的情节,为我们带来了明确而透明的感知:归根结底,这是一道有关安全感的复杂命题。安全感是每段感情中的隐秘精神地带,不容长时间搁置,否则将严重影响到相处关系的和谐。但不可否认,这同样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爱情如此,亲情亦是如此。小叮当和宋慈都不是原生家庭,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性格是孤僻的。虽然在重新组建家庭后,他们过上了一段相对幸福的生活,但随着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对安全感的渴望也近乎达到了峰值。而蓝色玻璃的存在,就为二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小叮当看来,蓝色玻璃以内是自我的世界,以外则是未知的世界。倘若走出了这道玻璃,迎接她的或是空虚或是焦虑。蓝色玻璃之所以能够恰当地为二人提供十足的安全感,主要是因为它的特性。蓝色属于冷色调,是纯净的颜色,既能过滤里面的人的视线,也能阻碍外面的人的视线。也就是说,透过蓝色玻璃,里面的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外面,而外面的人则看不清里面。于是,安全感便获得了。这便是蓝色玻璃真正的象征意义。

当读过谭镜汝发表在《青年作家》的两篇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第十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如是说:“这两个小说远非完美,但作品呈现出来的题材上的高度成人化,技术上的从容、节制、自信,对微妙处的把握,以及整个小说的完成度,让我刮目相看。22岁有此作,无论如何是个高起点。”事实也确实如此。谭镜汝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接受过系统的文学史学习,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训练,还参与到了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著名批评家张莉教授的“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项目,是名义上的“学院派”作家。

从一名深潜经典的阅读者身份转变为备受关注的青年作家,谭镜汝只用了短短四年。但实际上,早在短篇小说《蓝色玻璃》获奖之前,他就以出色的文学才华和把控得当的笔力先后在《钟山》《作品》《广西文学》等文学期刊陆续发表了《墨西哥来信》《马兰姓名考》《火焰马车》等短篇小说。纵观谭镜汝近年创作的小说,近乎无一例外,每一篇作品的字里行间里都散发着南方的影像。无论是这篇熟知的获奖作品《蓝色玻璃》,还是两年前他在《广西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火焰马车》,我们都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谭镜汝心中最重要的南方城市——故乡桂林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性心理的积极回应。

谭镜汝习惯赋予作品最大的可能性,将丰沛的情感和深刻的阅读经验注入到他的文本当中,并以敏锐的思考力来洞察社会和现实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蓝色玻璃》虽然是一篇由现实转向精神的精神性叙事的小说,但谭镜汝却通过他的语言为作品建立起了丰富饱满的实感。小说中的蓝色玻璃说是玻璃,但又像是一面多棱镜,既注视着每个人脆弱的内心,也抚慰了每一段感情中安全感缺失的现实问题。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