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教妈妈讲普通话” 开启“苗妈”人生新探索
昔日做公益惠邻里 今朝邻里相助再创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做公益惠邻里 今朝邻里相助再创业
——农小艳的创业暖心故事
□ 周顺彬
 

“‘呗农’,这是刚捕的江鱼,你尽管拿去!”

“嫂子,我们来帮你,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扛过去!”

“阿艳,我想号召大家一起改变村里的卫生环境,你会支持我吗?”

……

一声声“呗农”,一声声嫂子,一次次相助,让农小艳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了下来。昔日她和她的丈夫不忘家乡发展,做公益行善举,村里左邻右舍都看在眼里;今朝,她遇到了困难,乡亲们纷纷伸出了援手。这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让她更加坚定留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建设美丽家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小康生活不“单飞” 公益事业惠四邻

1998年农小艳和马仕结相识时,马仕结在饭店当厨师,农小艳则是一位礼仪小姐。

“他的勤快和耐心,让我对他渐渐有了好感。”随着相互了解,1999年,农小艳这位来自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的壮家妹,与来自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的壮家郎马仕结,喜结连理。

结婚后,夫妻俩在南宁开起了大排档,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我们多存点积蓄,争取回家乡开饭店。”回家乡创业的梦想,夫妻俩在2004年就开始描绘。

2019年,夫妻俩回村看望母亲时,发现那曹村环境脏乱差,村容村貌难以入目。于是,决心把城市爱卫生、讲文明的风气带回村里。

怎么改呢?农小艳性格外向,善于与四邻沟通,于是马仕结便支持她成立“那曹村公益工作组”。他们还捐出了3万元作为公益事业基本金,助力那曹村的公益事业。

“做公益算我一个,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都姓马,这份力不出,说不过去。”村民马振尤在听说公益工作组成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他说,以前没有人牵头,村貌差、环境卫生不好,村里人也想改变这个情况,如今有人牵头,做了他们一直想做的事情,他们对马仕结夫妇很是敬佩。

看到马仕结夫妇心系家乡,村里同样期盼家乡美起来、富起来的村民也积极加入了公益工作组,并推选农小艳为牵头人。

很快,公益工作组的核心成员增至6人,42名村民也成了积极参与者。从此,在村干部和公益工作组的努力下,名不见经传的那曹村有了村牌,村中还建起了2间公厕和2间文化室,小舞台、小花园也开始出现在了这个小山村里。

看到那曹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的决心不断加大,大寺镇党委、政府还下拨了5万元经费予以支持。

“阿艳,谢谢你!我们的家乡如今已是这样美了。”马仕结很是高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现在农小艳和他在建设家乡这条路上终于作出了努力。

“我从龙州嫁来那曹的时候,就已经把那曹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我也很骄傲。”农小艳紧握着马仕结的手,未来的生活图景在她心里越发清晰。

天有不测风云,马仕结2021年查出胰腺癌,虽多方求医问药,最终还是离开了农小艳母子三人。

丈夫的离去让农小艳悲伤不已,但生活还要继续。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农小艳一时间没有信心。

“嫂子,我们来帮你,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嫂子,仕结生前有什么心愿吗?我们帮你一起实现。”

乡亲们一句句鼓励的话让农小艳重振了信心,她决定要开一家饭店,完成丈夫的心愿。

“接棒”开店续遗志 四邻乡亲伸援手

“嫂子,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那曹村村委会主任马仕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丈夫去世,妻子改嫁,是女性的自由,但大家都舍不得这位热心公益、工作能力强的壮家媳妇。

“主任,我想实现仕结的心愿,开一家能带着村里人一起致富的饭店。”农小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开饭店并不容易,资金、规划等都是眼前的难题。乡亲们听到农小艳想在村里开饭店后,纷纷为她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嫂子,我再借你1万元,不够以后我再想办法。”作为公益工作组的成员之一,村民吴江玲前前后后借给了农小艳3万多元。

有着丰富水电安装经验的村民马仕跃说:“我们有专业的团队,水电材料和安装就交给我们吧,你放心好了。”

看到那曹村人如此相亲相爱,连相邻的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的一家建材供货商也说:“钢筋建材你急用就先拿去,至于钱你先欠着吧,我信得过你!”

……

从选址计划到饭店主体完工,农小艳得到了村里左邻右舍的大力帮助。“我们村是自治区文明村,服务群众是村委会的职责所在。”南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秀旅说,让遇到困难的乡贤家属获得帮助是应该的,村子想要吸引更多力量回来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创业榜样。

同时,在农小艳的争取下,她还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先后给予的共计40多万元的信贷支持。

终于,在今年年初,在那曹村数百名乡亲的见证下,钦州往南宁一级公路旁,农小艳的饭店正式迎来了开业。

“呗农”情意深 小店“反哺”乡亲

“‘呗农’,这是我们农场的土鸡,你需要多少我们送货上门!”农小艳经常能接到乡亲们的电话,她饭店开业以来,从来不用担心缺少食材。

“呗农”在壮语里,原指“兄弟姐妹”之意,在她听来,这是一股支撑她创业的力量,也越发坚定了她创业开饭店的信心。

“过年过节,村子谁家办酒席,大多数都会选择在她这消费,除了因为菜味道好之外,更多的还是支持她的饭店。”在那曹村公益工作组里,担当农小艳“左右手”的马振尤说道。

正式营业后,饭店的厨师是村子里的大厨,就连服务员也是那曹村的村民。农小艳说,饭店想要惠及四邻,为村民们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同时,在食材的选择上,那曹村的鸡、鸭、鱼和蔬菜,也在她的首选名单之上。

看到乡亲们种植七彩椒时,农小艳就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就近收购,最多一次达500多公斤,让村子的农产品在村里就能换钱。

让村民有种有收,一直是农小艳的心头所想。未来,农小艳打算把那曹村公益工作组的“那曹益农种养合作社”盘活,在公益和带动产业发展之路上继续走下去,为家乡做更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