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江州区江南街道沿山社区立足于边境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为目标,建设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区先后荣获“护路安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那渠屯荣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互嵌式发展社区
一是转变基层党建网格综合治理模式,针对街道拆迁安置点社区内多村屯、多民族混居、居民较为陌生、公共服务不健全等实际问题,基层网格党组织重点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加居民互信共融上下功夫,由之前群众上门接访的被动式转为主动服务式,由之前的定点宣传转为流动宣传,同时与扶贫网格、创卫网格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力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社区生活居住模式。二是打造“红色阵地”,整合各方力量,在木排屯、那渠屯建设党群活动中心,为屯内各族党员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同时引导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积极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送温暖,访民情”等活动;结合“固定党日+”活动,为辖区各族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就业、法律等方面良好服务,促进各族群众在活动空间上相融合。三是弘扬法治精神,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沿山社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治安工作较难展开。沿山社区党总支部带领各支部借助创建“平安江州”等平台,深入开展普法活动。狠抓社区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加大“三大纠纷”的调处力度,几年来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9%以上。推进了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促进了社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着力打造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那渠屯、木排屯完善屯内道路、活动中心、文体设施等,在屯内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党群共同参与,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二是结合三清三拆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那渠屯等进村屯道路与村内卫生路硬化、人畜饮水改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对城区开展了全面的卫生大整治,在社区辖区11个点、组织300多人次,共清理垃圾560多车2240吨,辖区内群众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大提升,完善城市社区功能,为各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服务。那渠屯等村屯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摒弃陋习的良好风气,树立了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深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沿山社区立足社区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同心文化广场、那渠同心文化长廊建设、那渠民族文化展厅等载体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广西视察时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悬挂宣传标语、推送民族政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辖区内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良好氛围。
创新活动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沿山社区以活动为轴,大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在那渠屯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十月十丰收节”等富含民族特色的主题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意识,确保民族团结活动在社区的健康有序推进。同时,找准民族节日和群众兴趣的契合点,通过歌圩唱山歌,开展党史及民族知识宣讲等活动,组织村(社区)干部与各族群众共同开展学习普通话、包粽子、做汤圆等多种形式活动,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弘扬民族团结的主旋律,进一步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氛围。
坚持共同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一是沿山社区依托崇左市园博园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立足社区实际,积极引导发展与旅游产业配套的商贸服务产业,着力打造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种养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村民利用农闲时进景区务工和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员达30多人,年收入60多万元,实现了因征地致贫瓶颈和促进村民增收“双赢”的目标,带动辖区内各族群众的增收。二是社区的城中村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种植百香果、葡萄,养殖龟鳖、肉蛇、肉猪等特色农产品,壮大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基本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种植百香果和葡萄,既美观又实现增收。目前规模性养殖龟鳖5户、肉猪3户,年产值达200万元。三是大力打造军民共建双拥示范村党建品牌。以村党总支部与驻区后盾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为契机,采取飞地与抱团模式整合经联社“躺”在账上的闲置资金投资入股,建设物流、仓储等经营性项目,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