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是小小消防员”
亚娃侗歌搜集整理出版工作持续推进
富川:文化走亲推动“铸牢”示范带建设
罗城为各族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平台
灵渠中华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广西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广西金秀、山东冠县少先队员共庆“六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宗委(民语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施国家民委“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试点项目——广西仡佬语多罗方言(濒危语言)试点建设为起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采取四项有效措施,科学保护我区各民族语言文字。

组织实施各民族语言资源调查采集工作。先后组织超过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30多个专家团队、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位发音人参与项目建设,系统性地推进我区各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目前,已完成少数民族语言70个调查点约600多万字原始文本和约42万多条音视频数据等语料的科学整理、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持续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的“语言标注专项任务”工作,完成30个语言调查点语言标注专项任务;完成少数民族语言2个“孤岛”点调查采集,完成环江毛南语词汇、句子及部分口头文化补充摄录。目前,已完成材料采集的34个调查点被纳入《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出版计划,武鸣壮语、都安壮语、忻城壮语、金秀勉语、融水苗语等5个语言调查点相关书稿已提交出版社。

组织实施各民族语言文化典藏工作。通过语言文化事实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对每个调查点范围内的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个大类共800多个调查条目进行全面深入地抢救性调查记录,逐年汇集出版《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丛书》。目前基本完成宁明壮语和金秀勉语2个少数民族语言点的文化典藏初稿,持续推进环江毛南语、融水苗语、隆林彝语、武鸣壮语、罗城仫佬语5个语言点文化典藏调查整理。

大力推进各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开展牌匾印章汉壮翻译软件研发,持续开发完善“在线壮汉词汇”APP微信小程序,在全区民族工作部门做好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推进民族语文翻译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依托区内高校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与运营维护工作,完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建设,申请多云共治平台端口映射资源,不断探索开展民族语言数字化工作。

加强各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成果的宣传展示。推进新媒体平台微信小程序研发,对已开展语保工作的17个语言点的音视频资料进行加工制作和展示。联合南宁市举办壮族文化档案陈列展,策划指导录制播出10集壮汉双语互学互鉴电视节目。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建语言博物馆,展示我区语言保护、语言数字信息加工、语言文化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等工作成果,探索语言文化资源调查采集、整理研究、教育传承、展示宣传、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等一整套有广西特色的民族语言文化科学保护工作新模式。

(张海英 莫 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