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享旅游大餐 品中华文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4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享旅游大餐 品中华文化

▲5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文博旅游艺术月启动仪式,人们看文化惠民演出、逛文创特产集市、参观博物馆,畅享文旅盛宴。图为在该县风情苗乡景区,苗家女在表演芦笙吹奏。(龙 涛 摄影报道)
▲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现场。本报记者 黄 云 摄
▲5月18日,2024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幕。据悉,今年的圣堂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持续至5月底,其间将推出大瑶山骑行季、非遗国潮游园会、登高赏花季、花海音乐节、篝火啤酒狂欢夜、汽车登山赛等活动。图为文化旅游节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巡游活动。(高如金 摄影报道)
▲5月18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侗乡学子通过绘制侗画、讲解文物、参观博物馆等形式,近距离接触文物,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图为博物馆教师为学生讲解侗画知识。(龚普康 梁秀明 摄影报道)
▲5月19日,富川瑶族自治县在葛坡镇深坡村举行以“走读富川、阅品深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文物图片展、文艺表演、阅读分享会、书法美术创作、非遗民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加。图为村民在进行非遗民俗表演。(黄旭胡 李成华 摄影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而早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要搞好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牢记总书记嘱托,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广西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广西推出哪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据了解,今年,广西整合“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和“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三大系列活动,形成广西文博旅游艺术活动周,各地文旅部门、文博场馆、景区为大众奉上更多元的文旅大餐,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系列活动在忻城举行

5月18日,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南部六省区民歌会、广西忻城村歌赛暨来宾市“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开幕式在来宾市忻城县举行,以“山歌+旅游”的模式推动忻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开幕式现场,忻城非遗展示、桂黔滇湘粤赣民歌串烧、歌舞《幸福山歌唱起来》等精彩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活动唱响山歌、传承经典的同时,也为展现忻城风俗民情、促进民间文化交流与发展搭建新平台。

活动周期间,来自全县12个乡镇的代表队参加了“好日子放在歌里过”广西忻城村歌赛,各代表队成员身着盛装自编自唱,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歌声唱出对家乡、对山歌的热爱。来自南宁市、崇左市、河池市等地多个县区100多名学生参加刘三姐小传人展评活动,用最响亮的嗓音将山歌传唱千里之外。来自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区的各民族歌手参加南部六省区民歌会,用山歌和民歌的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激发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热情和信心。来自全县的文旅行业人才参加文旅推荐官业务培训班,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忻城县山清水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土司文化源远流长,忻城莫土司衙署被誉为“壮乡故宫”,“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悲歌”“忻城壮族歌圩”“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忻城壮欢”等7个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该县以土司文化为引领,开展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三月三”歌圩、土司老街中秋“小马仔”供月等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各族群众提供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报记者 黄 云)

贺州启动文博旅游艺术月

5月17日,由贺州市文广旅局、市民宗委,钟山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贺州市2024年“中华民族一家亲 共促文旅大发展”文博旅游艺术月启动仪式在钟山县市民广场举行。

此次活动为期一个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等节日,聚焦“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出文博、旅游、艺术等30余项主题活动。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工作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民族团结+文旅融合”贺州故事。

启动仪式内容包括文艺演出、钟山县文化旅游专题推介、“贺州人游贺州”微旅游线路推荐等。现场还设置有长寿文化嘉年华展、“智慧游贺州·谜语解风情”猜谜、非遗油茶文化体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等活动区域,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贺州的长寿美食、特色农产品、民族非遗文创和旅游商品。

(赵金宾 李积埔)

桂林系列文博活动精彩纷呈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桂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阵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主题文博活动,宣介中华文化,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80周年,桂林博物馆推出《戏剧长缨——桂林博物馆藏西南剧展文物史料展》,通过展示100余件文物史料,展现西南剧展当年的盛况,并为观众带来展览开幕演出“纪念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八十周年文艺特别节目”、木刻版画体验、制作西南剧展入场券书签、西南剧展会徽版画拓印体验等活动。同时,桂林博物馆讲解员联合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向观众介绍西南剧展文物史料展相关情况。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灵渠博物院与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共同举办“传承桂林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其中展出的“岭南文明之窗——桂林地区早期文化交流与文明化进程图片展”以“大一统”的历史为主线,突显了中华文明连续、创新、包容的特性。同步推出以“走进考古——兴安重要考古发现”为题的互动科普专题讲座,讲述考古学的意义、科学的考古发掘流程。两单位工作人员还深入兴安县第三小学,开展特色考古科普与灵渠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们通过观看史前文化小讲堂、彩陶创作、非遗拓片体验等活动,更好地了解桂林文化遗产,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陈 鹏 何雁容)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