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壮族蚂拐节
百里柳江话柳公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里柳江话柳公

 

“漏泄春光有柳条”“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美好春光自然少不了柳。历史上也有不少名人,爱柳、咏柳、种柳。在柳州,就有一段关于柳宗元与柳的佳话。

唐代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3月,柳宗元被贬到时属百越之地的柳州,担任柳州刺史。在任4年间,曾引导百姓大规模种植柳树。柳宗元特别爱柳树,曾写《种柳戏题》一诗抒发感慨:“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病逝后,当地老百姓为他建了柳侯祠,祠前的那片柳林,称之为“柳公柳”。

柳宗元一生追求“利安元元”思想主张,利民、安民、便民,直到在柳州刺史任上才得以实现。他到柳州上任没几天,便遇到了特大旱灾。按照当地的习惯,柳宗元于7月26日率众前往雷塘举行祭神求雨活动,并作祭文《雷塘祷雨文》,在为什么要祈雨时写道:“神惟智知,我以诚往。钦兹有灵,爰以庙飨。苟失其应,人将安仰?岁既旱暵,害兹生长。敢用昭告,期于肹蚃。”他还以其人格向上天起誓,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向上苍作出承诺:“廉洁自持,忠信是仗,苟有获戾,神其可罔。”

其实,柳宗元心里清楚,光是祈祷是不够的,在灾情面前必须采取行动。在他的带领下,从来不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随着一桶桶甘甜的地下水进入“寻常百姓家”,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为民求雨是取信于民,开凿水井是切实改善民生,这些事实不仅体现了柳宗元高超的智慧,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父母官谦恭为民、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

好不容易解决了大旱灾和饮水问题,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又横亘在柳宗元眼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当时柳州城外有着大片的荒地,但瘴气弥漫、北芒垒垒、荆棘遍地、蛇鼠横行,加上种植养殖技术落后,老百姓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为了帮助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柳宗元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人民制定了教谕和禁令,老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同时,他撸起袖子、绑起裤腿,亲自提着镰刀、带锄下地,身体力行带领老百姓开荒垦地、植树种粮种菜,“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是柳宗元深得民心,带领群众披荆斩棘、破土开荒、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

不仅开荒挖井、发展生产,柳宗元还积极在柳州践行“利安元元”的利民、安民理念。“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在短短4年任职期间,柳宗元还大力推行解放奴婢并禁止贩卖人口、重修文庙传播儒学、兴办学堂鼓励教育、推广医学破除迷信等新政,其辛勤付出深得百姓爱戴,也被各州县竞相效仿。

在柳宗元的教化下,“文身百越”的柳州焕然一新、欣欣向荣,呈现出“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和“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的美好风貌。

如今,在柳州市西江路口的山岭上,一尊高大壮观的柳宗元塑像坐落于此。清明时节,微雨蒙蒙,驻足柳江之畔,远远望着,只见他目视前方,广袖飘拂,让人思绪万千。“公之懿德,百世崇扬。千二百年,柳人不忘。”千年之前,柳州地处蛮荒,文化落后;千年之后,柳州城市发达、山清水秀。我仿佛回到1200多年前,来一场时空对话,也仿佛隐约看到“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之时,柳刺史在城楼上忧国忧民、若有所思的背影,看到“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里柳宗元躬身践行,带领老百姓种柑植柳、开荒拓野的忙碌身影。

柳州是柳宗元人生岁月最后四年停留的地方,他把一切都留给了柳州,也留给了九曲回肠的柳江……每一位柳州人心中都有千言万语,道不尽对柳宗元的感激和敬仰。

今朝的柳州,千年文脉和百年工业交相辉映,百里柳江风景如画,江边垂柳蔚然成行,夜景华灯流光溢彩,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川流不息,螺蛳粉、水油堆、云片糕等特色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

(韦竹立)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