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边关美 边民富 边防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4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关美 边民富 边防固
——广西深入推进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侧记
▲凭祥市柳班村新貌。
▲货车通过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口岸北仑河二桥。
 

家连着国,国护着家。国是中华儿女共同缔造的国,家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家。生活在守护山河无恙、家国永安的祖国边疆,更能体悟“家国两相依”的深意。

“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关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边疆民族地区肩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1595公里海岸线。实施兴边富民行动20余年来,广西深入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开展了4次边境建设大会战和新时代兴边富民三年行动,成效卓著,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旗高扬 赤诚永驻

群山环抱,联排的“天地楼”整齐划一,家家户户屋顶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广西边境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坐落于凭祥市上石镇的法卡山,又称英雄山。上世纪80年代,激烈的法卡山收复战在此打响,边防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巍峨界碑。

战争硝烟远去,爱国主义精神丰碑永不褪色。“英雄山”脚下,板旺村上黎屯将猫耳洞、暗堡、行军路等红色遗迹建成了“一馆一厅一广场”为主体的法卡山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各族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课堂。

“变化超过100倍!以前都是破旧的低矮瓦房,如今变成了小楼房,村容村貌也彻底变了样。”法卡山战役纪念馆内,一群退伍老兵端详着展板上的新、旧对比照片十分感慨,“看着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真是由衷的高兴。”

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各族群众,对界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深知,守护好界碑就是守好了国和家。

素有“南疆国门第一村”之称的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与越南相邻。护龙村定期组织集体升国旗、唱红歌,开展边境线巡逻、为界碑描红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强化了守边护边意识。前不久,老兵农玖杰在界碑前讲述爱国戍边的感人故事,为全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党课。

戍边路上,传承的故事一直在涌现。“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护边员,他退休后,我受他的感召过来‘接班’了。”3年前,30岁出头的黄林德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护龙村的新任护边员。他和组员们负责巡逻管辖745号至753号界碑,每个月至少要巡边15天。

边防线上的守边人,并不是都穿着军装,“守边有我,请党放心”早已成为边境线上各族群众的共同信念。“村民们都把戍边当作自家事,每个边民都是一个哨兵,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哨所,每个村屯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护龙村党总支部书记麻元波自豪地说。

东兴市竹山村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隔海相望。站在海岸边眺望,全国仅有的5块“海上界碑”巍然屹立、清晰可见。2020年10月,全国首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党支部——东兴市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诞生后,就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联系渔民的桥梁和纽带,打造成守海固边的海上“红色堡垒”。

广阔的大海之上,党旗国旗飘扬,红得格外耀眼。“我们党支部成立后,渔民在海上远远就能看到鲜艳的党旗、国旗,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心里的灯塔”,党支部书记苏世艺动情地说。

广西千里边境线上,在党旗引领下,各族干部群众以坚定的守边行动表达着拳拳爱国之心,让界碑更牢、国旗更红。

与“世”偕行 共赢未来

东兴市竹山村大堤东端矗立的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纪念坛,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缩影。如今,这条沿边公路并入了新国道219线,跨越将近30个纬度,全长1万余公里,成为我国目前里程最长的边境公路。

每天清晨,东兴口岸附近人头攒动、活力十足,成群结队的中越边民带着大包小包商品通关过境。口岸步行街两旁的商铺林立,东南亚各国特产琳琅满目。

近年来,东兴市陆续建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跨境货运量快速攀升。截至目前,东兴口岸二桥和东兴互市贸易区浮桥通道累计验放交通运输工具约17.9万余辆次、进出口货物120多万吨。东兴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到年底,东兴口岸二桥将可进口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商品种类,通关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立足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一个个昔日的边陲小城,充分发挥“边”的优势,做足“边”的文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正成为开放开发的最前沿窗口。

202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龙邦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那西通道,于2023年9月通过验收。口岸升级不仅能更好服务国际贸易,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做起了外贸大买卖,收入大幅提升。

靖西市龙邦口岸物流园区边民互市结算大厅内,来自龙邦镇界邦村的互市贸易代理员张秋丽正忙碌地核对货物清单。通关后的腰果、香料、水产品等货物,将直接运输到落地加工园区进行深加工,再销往国内、国际市场。

不满足于仅仅做“通道”,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乃至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广西边境口岸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友谊关,至今仍在通关运行,边贸繁荣,不断迸发新活力,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最大口岸。当地群众骄傲地说:“我国从东盟进口的热带水果,有一半要经过这里。”

凭祥是崇左市面积最小、户籍人口最少的县级市,友谊关让这座边境小城声名远播。街头巷尾,操着各地方言的客商川流不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竞相在此“淘金”。

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内,载满火龙果、榴莲等水果及其他货物的大货车排成长龙。“如今我们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乡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10年前,蒙玉春曾在广东做商务翻译,几年前她回到家乡,成为凭祥市绢联国际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主管。“我每天上午8点半到合作社上班,忙的时候晚上9点才能回家。”尽管忙碌,蒙玉春的脸上洋溢着充实的满足感。

对外贸易的繁荣带动了物流运输、装卸、包装、落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蒙玉春的丈夫在内,许多边民也在从事与边贸产业相关的工作。众多水果加工企业的入驻,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以友谊关、东兴、龙邦口岸为主通道的陆路口岸体系、水陆空并驾齐驱的全方位、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征程中,与世界携手共赢。

筑巢引凤 大有可为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

2023年11月23日,100多家企业代表齐聚百色,参加广西“民营企业进边疆”(百色)产业合作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57.29亿元,涉及现代农业产业、新能源、生态铝、新材料、林业和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助力边境地区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东兴江平工业园区内,怡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工人正赶制水产品,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这家集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生产原料供给、日益完善的服务机制,去年实现产值1.67亿元。

“这些年来,沿边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我们园区内的企业更多了,跨境物流也更便利了。”怡诚公司人事行政总监熊勇对广西这些年来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赞不绝口。

一个个产业落地生根,民营企业和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双赢不言而喻——边境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为民营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机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建设,为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肉桂产业,为广西乡村振兴、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当初我们的技术都来源于先辈的经验,生产工艺和设备也很落后,只能进行桂油的初级提取。”回想25年前创办庚源香料公司时的场景,陈耿历历在目。尽管从小就对肉桂的生产加工很熟悉,但当陈耿开始创业时,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肉桂特有的香味是别的植物无法替代的,因此肉桂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工和医药等方面。陈耿表示:“没有优质产品就打不开市场,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突破肉桂精深加工的技术难关。”十年磨一剑,从2005年到2015年,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正式投产后,肉桂原材料回收价格有了很大提升,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种植户增收致富。

公司展厅内,陈耿在企业沙盘模型前描绘着今后的发展蓝图。“去年开工建设的广西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将被打造为现代化跨境物流仓储中心和可容纳近百家企业入驻的香料精深加工产业园。不止庚源,广西肉桂将走得更远!”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一批批心怀家国的民营企业家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担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也在融入边境地区建设中推动了企业壮大。

团结奋进 拥抱幸福

受益于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广西边境线上的300多个村庄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惠及数以万计的边民。

“脱贫428户、163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到650万元……”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卫祖用两组数字简要说明了凭祥市凭祥镇柳班村的华丽蝶变。

柳班村曾是凭祥市出了名的“问题村”、贫困村,当地甚至还流传着“有女不嫁柳班村,走路不走板透屯”的顺口溜。如今,柳班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凭祥市最强集体经济村,村容整洁、民风和谐、产业兴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选柳班村党总支部书记后,李卫祖积极吸收有威望、懂政策、有活力的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这支团结、有号召力的村干部队伍,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搞好集体经济的底气更足了。”李卫祖自豪地说。

穷则思变,变则图强。柳班村瞄准边贸产业,5家边贸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货源、运输车、劳动力等资源入股,组织边民参与互市。截至2023年10月,柳班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近200万元。

“除了给社员分红,我们每年都会拿出20%的资金反哺村屯建设。”李卫祖介绍说。拓宽道路、升级照明、修建活动广场、改造垃圾厂……村民们不仅钱包鼓了,生活环境也旧貌换新颜了。

同样走上蝶变之路的还有凌雷村。从难以抵达到柏油路四通八达,从水电不畅到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全天候保障,从土坯房到独栋独院的楼房新居……这些发生在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的巨大变迁,让新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感慨不已。

这些年来,在国家民委定点帮扶下,凌雷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果种植产业持续发展。如今,村里引进龙头企业建成了规模3000亩的健茂柑橘示范园和130亩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50亩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达15万元,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眼下,正值柑橘成熟季节,茂密的枝头缀满金黄,溢出阵阵果香。柑橘的丰收景象,都安乡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中。2023年,那些品相一般的二级果也将给当地百姓增加一份收入——总投资约1000万元,预计年产600吨果酒的都安乡村级集体经济联营果酒厂投产了。

“打造新名片,闯出新路子,我们研发的系列果酒便是都安乡产业升级迈出的一大步。”果酒厂副总经理赵启寅说,“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厂房还将打造一条罐头、果脯加工生产线”。届时,完备的柑橘产业链将让村民分享到更多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

“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对于凌雷村的明天,张仁明满怀信心。

从兴边富民,到民富边兴。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斐然,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边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边境兴则边疆兴,边境治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推进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广西一直走在前列。

喜看今朝,八桂大地山河如画、风物宜人,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昔日荒滩建成现代化亿吨大港,边陲“末梢”变身对外开放前沿,千里边境线上,一幅边关美、边民富、边防固的幸福生活新画卷越绘越清晰。

(来源:《中国民族》、广西民宗委)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