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实践
3上一版
 
马山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
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山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

□ 黄耀昆
 

近年来,马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融合发展,绘制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最近,马山县被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同下民族团结“一盘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2022年12月成立县民族宗教信息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压紧压实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纳入学校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各民族传统节庆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常态化开展党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双推双融工作,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担当使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形成“抓党建、促团结、求发展”的强大合力。

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探索成立“强村公司”,通过分红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300多万元,带动用工2.2万人次。投入各级衔接资金3.3亿元,重点支持县级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制种产业和创立“基地+种业公司+新型农业主体(大户)+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种业,联动马山黑山羊、蓝莓、金银花、油茶等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动能。2023年,完成玉米、水稻制种超3万亩,建成全流程机械化的水稻育秧厂和玉米鲜穗种子烘干厂(一期)。马山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评第一批自治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办全区种业工作现场推进会。打造民族特色文体旅融合发展品牌,圆满承办2023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2023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广西马山站)、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攀岩比赛,顺利举办马山第十六届文化旅游美食节、“乐享马山”系列活动等。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478.43万人次,同比增长41.8%;实现旅游收入34.69亿元,同比增长46.8%。古零镇羊山村获评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都百景区、红糖文化产业示范园分别被评为国家4A和3A级旅游景区,乔老河乡村体育休闲精品线路获评“广西三月三”“五一”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抓好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强化宣传阵地建设,打造同心文化广场12个,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各项活动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2023年开展各类文体交流活动500多场,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挖掘优秀民族民俗文化,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各民族传统节庆日,开展壮族会鼓、打扁担舞比赛,文艺汇演、文化下乡,山歌对唱、巡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民族服装秀,戏曲进乡村、书画摄影展等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打造“欢娅娜·马山景秀”“马山声音·壮族会鼓”及瑶族《剪刀山歌》《打榔》等精品曲目,让各族群众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文化自信。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持续推进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举办马山“文化三宝”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研讨培训班。2023年新增入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4个。目前全县获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21项,“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马山县连续三届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加强民族文化交流,马山“壮族会鼓”参加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广西体验区开展活动演出,“壮族打扁担”亮相深圳非遗周主会场方阵巡游表演。

抓好乡村人才振兴,增强民族团结“战斗力”。加强各族干部的培养,2019-2023年,全县新录用公务员总数19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达74.21%。2023年选派160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历练,组织8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选派9000多名帮扶干部下沉一线“防返贫 守底线”,选派新一轮选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第一书记)289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积蓄人才力量,2023年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180场次,持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6期,培训人员2244人,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人才交流,加大人才引进,全市首个乡村振兴教授博士工作站在马山县挂牌。实施“教育强基”战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获命名南宁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单位。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同心同行”公益行动。

抓好乡村生态振兴,共建民族团结“新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行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排名全市第一。抓好“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持续落实林长制,植树造林4.1万亩,在生态环境部开展的年度测评中成绩排在全区前列,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黑臭水体治理9条,建成垃圾分类试点设施673套。聚焦基层治理和乡村文明建设,开展“法制三月三,民族团结九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文明单位建设,累计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373个。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注册“法律明白人”1088名,实现156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基层治理,持续深化“贝依+”调解马山模式,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社会矛盾调处平台,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群众安全感达98.18%。建立健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完善服务网络,以“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各族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作者单位系马山县民宗局)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