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戏剧入校助力构筑共有家园
桂林市以“筑”为引 谱写各族群众互嵌新华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剧入校助力构筑共有家园

□ 黎学锐 卢宇维
 

去年,由广西文联、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办,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广西校园戏剧节,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梦想”为主题,面向全区各高校征集原创或改编演出剧目、剧本及戏剧评论作品,经广西戏剧家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共有7个剧目、14部剧本、3篇戏剧评论作品获得一等、二等扶持,另有13个剧目、16部剧本、5篇戏剧评论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自2010年以来,广西校园戏剧节持续引导高校学子与戏剧工作者深度参与,积极与高校联动,发挥多学科优势,不仅为青年戏剧人才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条件,对广西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激励了广大高校学子勇担责任使命、凝聚奋进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编创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戏剧作品,用实际行动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故事树榜样 民族文化焕新颜

广西青年戏剧人善于讲述青春故事,他们以青年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动人故事,讴歌时代楷模,向英雄人物致敬,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优秀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是广西青年戏剧人的重点关注领域,他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在故事中得以新生。

时长将近两个小时的一等扶持多幕剧《新青春之歌》,从剧名就可以看出该剧有向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致敬的想法。该剧主要呈现时代楷模、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成长历程。从壮乡姑娘黄文秀读大学时帮助因母亲生病急需用钱而陷入高利贷陷阱的同学,一直到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为广西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倾尽全力。全剧推进合理,剧情紧凑不拖沓。整部剧紧扣文秀日记展开,剧中穿插广西地方民歌及方言等民族文化,全方位展现了一位勇担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风貌,体现了壮乡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实干与担当精神。

一等扶持剧本《彩·狮》将唱彩调与舞狮子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融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永福的彩调文化与梧州的舞狮文化在作者精心建构的剧情中得以弘扬光大。二等扶持剧本《人生的皮影》讲的是农村皮影戏的没落。从祖父传到父亲手上的皮影,自父亲去世之后就一直躺在柜子里无人问津。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下,儿子翻出了沾满尘埃的皮影,重新唱起父亲曾经教他的皮影戏。

在这些获得扶持的剧目、剧本中,广西青年戏剧人以榜样人物及优秀民族文化为创作素材,通过青春叙事呈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通过文化故事增强了青年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豪。

世界经典赋新意 本土改编展新风

作为初入门者,许多广西青年戏剧人都希望借助中外名篇名著的IP效应来达到自己的戏剧创作目标。他们通过改编这些名篇名著,使之更符合当下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和习惯,从而完成世界经典的中国化表达以及本土经典的时代化演绎。

二等扶持多幕剧《仲夏夜之梦》在莎士比亚原剧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流行文化和本土风情。例如将中国的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融入剧情中,台词中包含对流行歌曲以及网络语言的戏仿,演员们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塑造出戏谑有趣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明快诙谐的语言风格、轻松滑稽的表演方式以及实景沉浸的演出形式,使得这部剧目既保留了原剧本的文学性,又呈现出中国化时代化之后的本土特征。二等扶持多幕剧《花桥荣记》改编自出生于广西的白先勇的小说。全剧运用闪回蒙太奇的结构方式,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铺开剧情,展现了一群因流离台湾而日夜思念大陆的广西客的乡愁。剧中勾起广西客们乡音、乡情、乡恋的东西不仅有花桥荣记的马肉米粉,还有桂剧、桂花、漓江等桂林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正好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们所熟悉,因此他们编演起来就更加地得心应手,剧情也就愈加地催人泪下。

一等扶持剧本《祥林嫂和祥林嫂》改编自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作者别出心裁地把祥林嫂和祥林嫂替身放到同一个舞台上呈现,通过两人的对话,一步步地将祥林嫂试图反抗封建礼教却无能为力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出来。祥林嫂替身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祥林嫂倒在鲁镇的鲁溪边,整部剧凸显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广西青年戏剧人的剧目、剧本改编创作实践,对推动中外戏剧的融通互鉴、促进戏剧文化跨国界跨时空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戏曲翻新枝 时代热点说新事

传统戏曲该如何赢得当代青年的青睐,这是广西青年戏剧人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努力提取传统戏曲中与当代青年审美相适应的元素、通过创新表演方式来吸引同龄观众的注意力。关注时代热点、切入现实生活则是广西青年戏剧人自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作主题,他们努力让自己的创作与现实生活产生最广泛的联结,以此唤起更多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二等扶持短剧《草桥关》在同名桂剧的基础上进行新编,重点演绎快节奏的武打场面。开场胡琴一过门,便是大锣连击,紧锣密鼓中以探子“腾空跟斗”作为开场画面,立刻就吸引住观众。剧中王洪和苏银桩对峙打斗场面,透过诸如金鸡独立、巨臂擎天等步法和身形,展现了作为武将人物的威猛,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一等扶持原创短剧《放大》以“网络疑病症”为切入口,聚焦“996”“躺平”“玄学”“算命”“云看病”“一边熬夜一边养生”等普遍存在于青年人身上的时代热点,以人“机”对话的形式,上演了一场看病养生的情景剧。当今青年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已经习惯于网络问诊,常常在网上检索医疗信息尝试自我诊断,网上南辕北辙的建议让他们更加焦虑,从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状态。短剧最终以“关机”作为结局,以此告诫青年人不要放大自己的焦虑情绪,应该放下手机,相信科学,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一等扶持剧本第一名《深陷泥潭》以西方社会的竞选活动为背景,通过一起绑架闹剧展现了富豪们为了竞选议员而表现出的自私虚伪、冷酷无情、六亲不认的丑恶嘴脸,无情地揭露了西方社会竞选制度的荒诞与血腥。整个剧本悬念迭生,情节丝丝入扣,写得非常成熟老道,体现了作者过人的才华。

不管是传统戏曲新编,还是对当下社会现实进行观照,广西青年戏剧人都努力通过富有青春质感及时代气息的创作来引领审美风尚,坚持价值导向,促进戏剧艺术繁荣发展。

第十四届广西校园戏剧节为广西青年戏剧人搭建了交流切磋平台,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舞台和成长空间,通过实践的历练,挖掘了一批重点作品,也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广西青年戏剧人在他们的创作中坚守本土特色,融入民族元素,通过改编经典促进互通互鉴及跨时空对话,紧扣时代热点呈现当下新貌,为广西戏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广西青春力量。

(作者:黎学锐,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卢宇维,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