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玉林茶泡
恭城彩扎龙狮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风文韵
玉林茶泡

□ 覃雅妮 覃湘湘 甘凯棠/文、图
◀传承人李世俊(右一)在传授技艺。
▲茶泡成品。
▲錾制。
▲晒青。
 

如果说,玉林牛巴展示的是玉林人的韧劲,那么,茶泡展示的便是玉林人的温婉与澄澈。来到玉林,老玉林们总会热情地推荐他们心中的特色小食——玉林茶泡。所谓茶泡,即以茶来泡食。玉林茶泡不仅可食用,可泡茶,更具观赏性,雅致而又有情调,堪称“舌尖上的艺术品”。

茶泡是跨越千年历史,从岁月留香中里走来的水果茶品。作为玉林精致的泡茶小食,曾亮相著名的《舌尖上的中国》栏目。2016年,玉林茶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取一缕冬瓜魂,錾一枚杯中玉。玉林茶泡是集錾制、美学、茶饮为一体的民间泡茶食品,在泡茶时配以茶泡,相传宋代时期已有雏形。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店家给他上了一杯玉林茶泡,乾隆十分欣赏,还留下一副对联:“茶香飘四海,泡甜达三江”。据光绪《郁林州志·舆地风俗》记载:“茶泡近来更兴尉,用冬瓜(亦有用木瓜者)切片寸余或二寸阔、一二分厚,方圆不一,上雕花木、虫、鱼皆镂空渍以白糖,晒干。客至用以泡茶以为待客。若嫁女者须备数百枚,女于归次日,凡婿家男女老幼及烟戚遍奉茶泡,谓之‘新人茶’。”可见,从清代起,在玉林的客家民间,茶泡作为代表着新娘心灵手巧、聪明贤惠的女红,成为新娘陪嫁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当时,以拥有茶泡的数量、花式、品种来显示新娘娘家的身份、财富、地位的象征。几百年来,茶泡逐渐盛行于玉林客家迎婚嫁娶、老人祝寿、接待贵宾等活动中,也是亲友礼尚往来之佳品。

玉林茶泡主要分为平雕茶泡和立雕茶泡。平雕茶泡原料主要选用玉林特有结实圆润光滑、体积硕大的老石瓜,立雕茶泡则选用圆滑均匀的大木瓜。经过錾制、泡洗、晒青、上盘、筛晒等十几道纯手工工序制作而成。錾制是制作茶泡最具特色的环节,光錾制工具就有瓜刨、锥子、刻刀等几十种。人们先将瓜刨皮,经过艺术构思,切成雏形,运用錾、镂、刻、雕等手法制作出精美的茶泡胚;将錾制好的茶泡胚放入水里浸泡数小时,目的是减掉冬瓜的苦涩味,后反复冲洗。晒青也称为过青,将茶泡胚放入水中煮开片刻,再经过反复的清水浸泡后捞出茶泡胚晒干。上盘是将茶泡胚摆盘,浇上白糖浆,糖凝固后再次反复,直到茶泡胚将糖都吸收进去。筛晒是将茶泡移到竹筛,反复翻晒,大约5天左右,待茶泡晒干至碰撞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至此完成茶泡制作。

玉林茶泡有錾福、禄、寿等各类吉祥文字,也有錾动物、花草、水果、鱼鸟等各种美好寓意图案,甚至可錾各种楼阁、雕塑等标志性建筑。其肤白如雪,晶莹如玉,外形自然美观,精巧耐看,通过图、形、色的立体构制,触动人们的心灵,时刻感受淳朴客家人的热情,具有美学研究价值。茶泡泡茶时,飘出瓜果茶香,茗茶时清香甘甜、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展现了生活的惬意雅致。

一片石瓜,做到心中有画;一杯清茶,做到舌尖清甜。这是传统文化美的传承、美的延续,那抹清甜的茶香,飘进千家万户,承载多少喜怒哀乐,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久久不愿散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