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易地搬迁第三大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606户2万人,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4.52%。南站社区第一书记粟斌介绍,社区近年来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难点问题,采取“转移就业+‘万亩茶园、生态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微车间、微田园、微市场’+公益岗位开发”的“1+3+3+1”后续扶持模式,搬迁群众走出了一条“安置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幸福路。
“我不仅住进了新房,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居民钟莉说。震东社区是广西在县城集中安置的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共安置搬迁群众5847户2442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8.55%。
安置区附近的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是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重点项目,累计投入20多亿元。目前,园区建成87栋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企业62家,可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
凌云县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全县8个乡镇的1800多名各族群众。镇洪村第一书记陈应毅介绍,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产业园,引进制药、蚕丝加工、茶叶加工等企业,打造帮扶车间,充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C 构筑精神家园 文化共融筑同心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是中华民族一家人、一家亲的具体体现。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鉴、各展风采。
民族风情彩绘、各民族常用语言文字、多彩民族服饰介绍……走进桂林市七星区辰山社区,处处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辰山社区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常住人口7349人,辖区内居住有壮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5个少数民族759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社区。
“社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民族工作融入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各族居民参与。”辰山社区党委书记张云燕介绍,社区各族群众自发组建了健身舞蹈队、民俗表演队、彩调队等文艺团队。近年来,社区开展“广西三月三”“欢度古尔邦节”等各类民俗活动,吸引了各族群众参与。
走进中华中路社区,一条民族文化长廊向巷道深处延伸,图文并茂地展示56个民族的风采。据介绍,为了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社区组建了中华民族艺术团。在社区的民族之家,几乎每天都有舞蹈队和乐队到此排练。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曲舞,同过一个节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邻里感情不断升温。
“我们社区经常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中路社区党委书记农荣花介绍,每年“广西三月三”、新疆古尔邦节,各族群众相聚社区“民族之家”,载歌载舞,共同欢度美好节日。
“社区通过各类文化活动把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增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自治区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处长宋文表示,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群众性联谊活动,引导各族居民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广西日报 何明华 吴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