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佐苗族乡位于西林县城东南部,其下辖18个行政村中共14个村分布有苗族。该乡总人口27943人,苗族人口8270人,占总人口29.6%。走进该乡街道,一排又一排精美的苗族服装特别醒目,赶集的群众穿梭于苗族服装店中,店主热情地为客人裁布制衣。
据了解,当地苗族依托苗绣技艺,积极发展苗族服装产业,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弘扬了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目前,仅那佐街上平时就有5家苗族服装店,圩日还有来自云南省的10几名经营苗族服装生意的小商贩到那佐街上摆摊售卖。
“咪啋蒙(苗族姑娘)服装店”里有序地摆放着针线、珠子、布卷、苗绣成品、新时代苗绣样板和苗族衣服、裙子等。宋金贵正专注地穿针引线,装饰苗衣。他将丝线穿珠,交融于苗族马甲衣服上,使得苗服更加闪亮灵动。他的妻子站立在店门下穿针刺绣,女儿用心地脚踏缝纫机制作苗衣,儿媳妇热情地招待客人。
儿媳妇王洪英说:“我家制作以苗族元素为主的苗绣服装、头饰、包包等10多种精美绝伦、花样繁多的产品,此外,也卖苗族针线、花边、布料、苗绣样板等20余种苗绣材料。针线和苗绣样板衣服、围腰等可经精准搭配来整套售卖,既方便了客户,也丰富了我们的商品种类。”她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整理着苗绣材料。
“在当地苗族的跳坡节时,小孩、中老年人的盛装平均一套可以卖2000元,素服一套400多元。现在的生活变好了,素服和盛装在平日也卖得好。我们通过快手、微信等网络渠道在网上接单售卖,2022年以来,网络售卖效益逐渐变好。有时候订单很多,我们就全家一起赶制。”王洪英开心地说道。
谈起手工制作的和机器制作的价格差异问题时,宋金贵说:“手工制作的服饰相对要贵很多,比如手工制作的苗族裹脚配件,一双至少卖240元,而机器制作的通常只需100多元。但不管是手工还是机制,都是在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一家也将会不断地创新创作,把技艺发展好、运用好、传承好。”
(熊文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