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社会科学院组织刘三姐文化研究团队到广东省高州市寻找刘三姐曾经传歌的遗址和有关史料,搜集到刘三姐在马贵镇朗练村石门古庙以及大西村遗留的实物和珍贵史料,实地探访了纪念刘三姐的庙宇。
在马贵镇的石门,在当地专家学者陪同下,广西刘三姐文化研究团队考察了两座与刘三姐有关的“山歌台”和纪念刘三姐的“刘三殿”。研究团队成员之一、有“广西歌王”之称的覃祥周教授在“刘三姐歌台”与“高州山歌”周泽明教授即兴对唱颂赞刘三姐的驳尾山歌。研究团队还走访了位于石门附近的“刘三坪一村二村”,并记录当地流传的关于刘三姐的故事。在“刘三殿”,研究团队发现这里收藏有一艘相传为刘三姐从马贵河一路传歌到马贵大西村的“石船”。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广西社会科学院刘三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任旭彬表示:“刘三姐是岭南刘三姐,涵盖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等地,刘三姐传歌范围很广,她的歌声深深扎根在民间及广大群众心中。这次来高州市寻找刘三姐,收获满满。”
在高州考察期间,两广专家学者就如何挖掘、传承与发展刘三姐文化以及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等课题进行了研讨。
广西刘三姐文化研究团队介绍,“刘三姐”在民间被称为“刘三仙”,作为延续千余年的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缘起岭南地区,脱胎于壮族,是壮汉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为多民族所共享,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华文化的符号。此次实地调查走访为今后刘三姐文化研究夯实了基础。
(冯 月 周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