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象山区“五个结合”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贺州市五大举措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天华 李武新
贺州市五大举措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3年来,贺州市民宗系统立足部门职能职责,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理论阐释、宣传教育、文化发展、网络推介、国际传播等五大举措,切实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理论阐释,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思想根基

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全市理论学习工作中,在全市各级委党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纳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常态化开展学习。创新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合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培训,通过专题学习、专项考试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全市干部职工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

二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依托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民族文化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2个,组建12名专家教授在内的理论研究智库,并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开展相关实践研究。目前,已组织开展理论研究研讨活动6次,形成70多篇研究成果并汇编成3册文集,推荐理论文章在《中国民族报》、国家民委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上推出。

三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设。组织撰写的《贺州市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侧记》《贺州市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格局》《贺州凝聚团结进步的青春力量》等得到国家民委网站、《中国民族报》宣传报道,《深入实施“四项工程”全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案例获评为贺州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有效展示贺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功经验,助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深化宣传教育,凝聚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力量

一是打造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巩固深化该市2022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中,去年9月,该市命名了贺州市博物馆等30个单位为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示范引领作用,展示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果。精心选择场所阵地,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史迹、地域文化、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资源,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资源,打造覆盖博物馆、图书馆、展示馆、学校、社区、村寨等领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场所,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展陈及内容,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宣讲载体建设拓宽宣传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贺州市民族团结进步讲师团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积极作用,探索“1+1+5”宣讲模式即1个总团+1个市直分团+5个县区分团宣讲架构,充实宣讲队伍,拓宽教育宣传覆盖面。市直宣讲分团负责面向市级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宣讲,5个县区宣讲分团面向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以及“七进”对象(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宣讲。各宣讲团队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做到“四个讲好”,即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讲好中央、全区和贺州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讲好贺州民族团结故事。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种形式宣讲160多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2万余人。

三是以“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为主题,着力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导县区开展以“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为主题的宣传文化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民俗活动、美食品鉴、非遗展示等活动,进一步阐释贺州多元文化特色,推动各民族交融辉映、文化互鉴共享。例如八步区举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实践在贺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八步区城市之夜“活”起来系列活动,有效推动民族文化与城区群众夜生活相融合,促进地方消费进一步提升;昭平县举办首届中国(昭平)民俗美食文化节暨广西“三月三”昭平县“桂江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把文化与旅游活动相融合,为贺州市旅游振兴乡村赋能;钟山县开展“我们的节日·三月三”暨非遗文化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通过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坪门唻歌和羊角长鼓舞表演、党的二十大有奖竞答活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门唻歌现场教学和油茶技艺比赛、瑶族民俗风情表演以及油茶、糍粑等美食展示,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共享八桂嘉年华文化盛宴。

四是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住广西“三月三”期间人流量大、民族团结氛围好的有利节点时机,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多维度宣传,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贺州市毗邻桂粤湘三省(区)特点,组织举办“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边界——桂湘省际边界地区民族团结共建文艺展演,联合社科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N’微宣讲走进桂湘粤三省(区)省际边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相融合,推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多维宣传教育格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推进文化发展,丰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内涵

一是切实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针对本地民族特色,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选树打响具有自身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目前,全市国家级非遗名录有4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58项,市级非遗名录108项;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传承人26人,市级传承人88人。

二是大力发展民族文旅产业。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贺街文庙、富川秀水状元村等文化旅游风景区。深入挖掘非遗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推进瑶族服饰、瑶族长鼓舞、黄姚豆豉加工技艺、钟山羊角长鼓舞等非遗项目与文旅融合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引导富川朝东镇岔山村以“古村+互联网+美食”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炒米油茶和梭子粑粑等美食作为亮点吸引各地游客,让岔山村很快成了“网红村”。大力扶持瑶族刺绣工艺传承,支持自治区级传承人李素芳建立壮大“瑶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让周边村屯的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完成绣活,绣娘家庭年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有关产品在广西区内的瑶族群众聚居区和相关景区等地销售,还销往美国、法国、泰国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加工作为商务工作纪念品。此外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申报工作,共推荐申报了4个试点村寨,其中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深坡村、昭平县杨村村等2个村寨被确定为试点;开展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试点推荐申报,该市“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广西艾莉珠宝有限公司”“广西瑶福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被确定为2023年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试点企业。

三是积极配合和参与有关民族文化展演活动。组织协调钟山县选送舞蹈节目《长桌酒》,代表贺州市参加由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广西民族文艺节目展演活动获得好评。根据自治区民宗委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推荐了平桂区民族文化传播中心的瑶族特色舞蹈表演团队参加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广西体验区表演,于今年12月上、中旬进行10天的演出。

注重网络推介,拓展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外延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栏,实行报刊媒体、有线媒体和掌上媒体宣传三线并行。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报道,深入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多篇宣传稿件获《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广西民族报》等报道。其中《广西贺州军民共建促团结》在2023年9月19日《中国民族报》作为“全国创建经验谈”刊发;《一碗油茶水 饮出团结情》在2023年9月1日《广西民族报》头条稿以图文形式刊发等。据统计,去年被国家民委采用稿件13篇,达历年之最。去年,全市累计在各级报刊、媒体发表民族团结等题材宣传文章1000多篇,不断增强干部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力国际传播,讲述共有精神家园贺州行动

一是助力“道中华”外宣品牌建设。积极在本系统、服务对象、亲朋好友等群体中宣传推广国家民委外宣品牌“道中华”,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关注,并取得较好效果。通过以“四抓四树牢”道中华之美、品文化之芳为目标,在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宣传推介“道中华”栏目高潮,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浓厚氛围。目前,关注人数近3万人,累计转发“道中华”稿件200多篇,阅读量达9万多人次。

二是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配合国家商务部在黄姚古镇举办2023年“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中国民俗美食文化节暨广西“三月三”·“桂江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配合统战、台办等部门开展与港澳台文化交流。开展“携手浇灌团结花 同心共筑中国梦”——桂湘省际边界地区民族团结共建文艺展演、“党的二十大精神‘1+N’微宣讲走进省际边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湘桂省际边界四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同心共建活动、贺州永州党建引领共建平安和谐湘桂省界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省际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作者单位系贺州市民宗委)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