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为民办实事、发展特色产业、传承民族文化、发挥人大站作用等方面,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民族团结。
办好实事,拓民族团结之“源”。古寨瑶族乡以党建为引领,以党支部为纽带,通过“双强双带”,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组织党员下沉网格、进社区“组团式”帮扶,开展为民便民服务,着力办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行动效能。该乡以建乡40周年乡庆活动为契机,将乡中心小学迁建等七大民生板块列为乡庆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完善基层卫生、医疗、体育、文化、教育、消防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用地、用水、用电等保障,全力加快项目落实,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构筑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产业筑基,强民族团结之“根”。古寨瑶族乡立足山区生态特色优势,通过盘活“方寸地”,做大“小经济”,培育“大产业”,初步形成金银花、佛手瓜苗、野山椒三大特色产业。据统计,2023年,全乡金银花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鲜花230吨,总产值约1000万元;佛手瓜苗种植面积2000多亩,总产量1500吨,总产值700万元;新品种野山椒与玉米套种,种植面积600亩,年产野山椒1200吨,总产值600万元。持续推进三大产业多元化发展,仅古寨社区就拥有3家金银花加工点、3家佛手瓜苗种植专业合作社、6个野山椒收购点,日加工、收购量多达1万斤以上。特色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凝心聚力、助推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
文化润心,铸民族团结之“魂”。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打榔”传承人陆荣艳以传承之心守护民族文化,打造《打榔》非遗节目,组织群众参加各种文化演出,参与广西电视台录制《打榔》节目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瑶族“剪刀歌”传承人陆建情将瑶族“剪刀歌”《敬酒歌》翻唱成壮族《敬酒歌》,两种民族文化的交融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津津乐道、乐于传唱。该乡3所学校将板鞋、抛绣球、竹杆舞等民族体育项目列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从小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厚植爱国情怀。
人大建站,架民族团结之“桥”。古寨瑶族乡充分发挥人大站点建在产业源头、作用发挥在田间地头、活动成效彰显在群众心头的优势,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带头学技术、创产业、“传帮带”,为群众增收致富“搭桥铺路”。以“人大代表+贝侬”的形式调解家庭纠纷,做好民族婚姻登记、新生人口落户等工作,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徐友伦 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