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共同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 吕 勇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良好生态环境是推动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山水秀甲天下”的八桂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田更沃、湖更美、海更碧。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擦亮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生态底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双碳”生态引领,突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治理体系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工艺再改进、流程再优化,推进生产高端化、产品高端化和产业链高端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大基层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典型培育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提升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落实落地落细,科学设定达峰目标和路径,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对钢铁、水泥、有色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进行产能总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定碳达峰行动的政策举措。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强化生态理念培育,突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的绿色理念。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用生态思维、生态办法来对待乡村生产、生活,为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奠定坚实思想基础。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入挖掘、传承广西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世居生活中形成的绿色生态理念,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的热爱绿色生态、尊重自然的理念,弘扬对自然节制性利用、保护性开发的生态思维。要加强生态意识的宣传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比如采取制定村规民约、张贴生态环保画报、生态环保标语上墙、发放生态环保手册等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促进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目标家喻户晓,推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关心生态,让农民群众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理念。各级宣传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生态培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类教育培训内容之中,增强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责任感紧迫感。

强化生态产业投入,突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长寿品牌培育。广西长寿资源丰富,是中国“长寿之乡”数量最多的省区,良好的长寿资源、长寿文化已成为广西的生态名片。近年来,广西注重围绕长寿文化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发展长寿文化旅游,打造生态长寿产业,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长寿产业品牌。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要充分发挥长寿资源优势打好长寿牌。要继续强化各级财政支持力度,搭建各类投融资平台利用社会资金加强生态建设投入。要建立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引导金融资金参与乡村振兴。鼓励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能带动产业振兴的特色精品、农业观光等项目,为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经济支持。要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出资参与生态建设的自觉性。生态建设光靠政府和社会帮扶是不够的,关键是激发农民群众自身的内生动力,要创新方式方法,积极鼓励农民群众投资、投工、投劳参与生态建设,推动农民群众从“要我建设”向“我要建设”转化。

强化生态规划实施,突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的生态特色优势。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要加强生态规划,充分发挥生态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科学规划保护乡村古树古宅,保留乡村乡土风貌,体现符合广西人民生产生活规律、具有广西乡村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新型生态理念。要充分彰显广西的生态特色,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桂北的山水元素、桂东南的田园元素、滨海的海洋元素、沿边的边境元素等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的特色风格,使改造后的农房与村庄整体风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要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入绿色发展工作之中,结合实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硬化道路等,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升华等措施整体推进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

强化生态机制形成,突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长效管用。建立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常态长效机制,全面增加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加生态资源存量。要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将分散在系统内和部门间的事项、举措、制度进行综合集成,广泛开展陆、海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要加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模式研究,建立和完善生态考核机制,将生态考核结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振兴的督查机制,层层传导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的压力,达到奖勤罚懒、问责增效的目的。

(作者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