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南宁:春节近 年味浓
南丹狼兵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风文韵
南丹狼兵拳

□ 覃雅妮 梁宏章 覃湘湘
▲拜师仪式。
▲狼兵拳传承人展示拳法。
▲武术馆设立传统武术狼兵拳。
 

“单边下式回原位,站成斜步左脚飞。右马上前击双掌,退成平马夹双锤。”随着山歌的一声声唱响,一阵阵整齐的口号声穿过大街。这是2023年南丹县举办的“乐在三月三·狼兵舞丹州”南丹土司狼兵巡游展演活动。缓缓走过来,那步伐有力、声音嘹亮、英姿飒爽的队伍便是由300多人组成的南丹土司狼兵队。广西狼兵也因此火遍全网,给大众留下了血气方刚、彪悍勇猛的深刻印象。2022年,南丹狼兵拳被列入河池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狼兵拳系南方少数民族古代军事技击术,属于南拳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南丹县吾隘镇、罗富镇等地,从南丹土司时期沿袭至今,近代以后由土司后裔带入壮族民间,在南丹一带广泛流传。狼兵拳历史悠久且与土司制度密不可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自明朝土司制度发展以来,南丹莫、罗两氏的土司制度距今已发展了900多年。在土司制度管理时期,地方少数民族获朝廷授权高度自治,享有建立地方武装的特权,并豢养士兵来维护地方的秩序。当地民风彪悍,习武之风盛行,在狼兵中流传着“宁教拳,不教舞”这样一句话,狼兵拳得以传承下来。

据明代皇室文献《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五记载“狼兵素勇,为贼所惮”。明朝嘉靖年间,明代抗倭巾帼英雄瓦氏夫人,还率领广西狼兵,抗击倭寇。明代海防军事专家郑若曾,就曾对她这样点评:“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壮族狼兵打破了倭寇不败神话。”当时南丹、那地、东兰、田州等土司都奉朝廷征调士兵前往江南沿海平定倭寇,派出的士兵勇猛、战果显赫,又因士兵以壮族(时称“俍人”)为主,故称“俍兵”、后演为“狼兵”。狼兵武术自那时起名声大噪,也以在莫、罗氏土司族裔及其士兵中流传为主。民国以后,土司制度瓦解,狼兵拳由罗氏土司后裔罗子恒等人传承,并开始融入南拳部分内容,逐渐传遍周边地区,得以流传至今。

狼兵拳重视下盘的稳定性,以弓步、马步、虚步为基本站姿,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有掌、锤、挂、劈、敲、拍、滚、压、擒等手部动作。其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套路多较短小,运动多为直线往返。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开胸直腰,裹胯合膝,拳手击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注重实战技击。现经整理存余拳法套路有海底捞月、白鹤展翅、金象震山、拦腰撞拳、缩身下防、双龙出海等35式。

近几年来,南丹狼兵拳已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各中小学。2023年,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校园举办的“快乐六一·静待石榴花开”主题文艺会演活动传出了《狼兵拳》的号角,拉开文艺展演的大幕。同年“八一”建军节,南丹县开展“狼兵”千人集体巡游展演活动,现场“狼兵”们阳刚十足,身姿矫健,吸引观众驻足观看,展示了狼兵武术拳法的风采。同年7月,南丹县开展主题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狼兵武术精神”——2023年南丹“狼兵武术”暑期训练,在开训仪式上,旗幡、养生拳、狼兵拳、狼枪、散打、刀盾、搏击等8个方阵轮番上阵,小“狼兵”们一招一式吸引了众多镁光灯和观众的赞叹。

南丹狼兵拳展示了壮族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一拳、一击,讲的是勇敢、志气;一站、一式,立的是坚定、挺拔,狼兵拳那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南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