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搭建就业“大舞台” 助推乡村“大振兴”
融水:刺绣企业赶制订单满足市场需求
钟山:瑶乡茶籽喜丰收 志愿服务助农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建就业“大舞台” 助推乡村“大振兴”

 

就业是安国之策、民生之本。近年来,天等县始终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做大做强就业帮扶车间,搭建农民就业“大舞台”,促进农民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乡村“大振兴”。

聚焦民之所望,锁定“一个目标”

天等县位于桂西南,被列为国家连片开发“滇桂黔”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全县总面积2159.2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劳务输转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每年有18万群众外出务工,是广西有名劳务输出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审视村庄空心化、农村“三留守”等问题,从而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不少群众期盼不再背井离乡,能够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就业。新时期、新形势对就业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天等县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紧盯着如何实现人民群众高质量就业这一项民生之本的课题,敲定方向,潜心打造就业平台,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精心栽桐引凤,优化“两个平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天等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打造创业之城。一是建好返乡创业园。投入6亿多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335亩,可容纳100多家企业的自治区A类园区。将外出务工人员优势转化为返乡创业优势,打好政策、平台、感情、服务等“四张牌”,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吸纳33家企业入驻园区,提供2500多个就业岗位。2022年天等县荣获“自治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示范县”称号。二是兴建就业帮扶车间。2017年3月建成第一家就业帮扶车间,在全区率先走出一条以车间带动就业的新路子。统筹政府引建、乡贤领建、粤桂共建等“多方联建”,整合涉农资金、衔接资金、粤桂资金等4410万元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出台《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首创就业帮扶车间管家系统,创新建立“五员”车间管家服务机制,通过设立政策宣传员、补贴代办员、招工勤务员、维权保障员、帮扶解困员,为车间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目前,全县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有10家,列入规模以上企业3家。全县车间数量从2017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339家,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8028人;形成了“一园两区三带九街”的发展格局,就业帮扶车间在社区街尾、村屯田间地头遍地开花,“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渐入佳境。

托举民生福祉,开启“三大行动”

开启“内招外送”行动。立足于每年初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调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点对点”送工入企等,常态化引导群众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内招外送“双轮驱动”促就业。两年来,共举办招聘活动62场次,“点对点”输送农民工1572人;共发放跨省交通补4830.1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48301人;累计发放县内稳岗补助2905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9988人。开启“粤桂协作”行动。用好天等-蓬江区两地劳务协作机制和“三来三往”措施,强化两地企业招聘信息互通,联合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和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班。通过“双向奔赴”,202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10人。开启“六个一批”行动,即通过专项招聘活动促进就业一批、组织重点企业专线输送解决就业一批、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吸纳就近就业一批、统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一批、深化粤桂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一批、扶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吸纳就业一批等“六个一批”就业帮扶行动,帮扶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

强化品牌创建,健全“四大保障”

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就业领域改革攻坚,迭代升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聚力除“痛点”、通“堵点”、解“难点”,创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2023年2月,《天等县统筹多方发力破解就业车间建设“三大难”》入选全国推广典型案例;天等县创新“易地搬迁+就业帮扶车间”模式被列为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调研广西站案例成果之一获全国推广;2023年7月,《广西天等:推行“1234”工作法 化解就业创业难题促农增收》在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并得到崇左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签批;2023年9月,《广西乡村振兴简报》第75期采用《天等县“1234”工作法化解就业创业难题》,整期单独介绍天等县就业创业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2023年11月,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当然,要抓好就业工作,相关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全力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天等县在崇左市率先挂牌建立“法院+工会+N”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作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劳动关系和谐单位6家。二是落实教育保障,把学校建到“家门”。在返乡创业园附近建成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一贯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2所,对在创业园就业满3个月的农民工,其子女可就近入读县内公办学校,实现打开“家门”入“校门”。三是落实住房保障,把廉租房建到“对门”。在创业园正门对面建设廉租房公寓6栋,可满足800人入住,放宽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在园区就业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公租房,实现打开“家门”入“厂门”。四是落实医疗保障,将天等县中医医院设为全县“乡村就业工厂”定点就医医院,开通绿色就医窗口,对企业法人、脱贫户劳动力实行车辆接送全免、免挂号费、免门诊诊疗费、免门诊治疗费和检查费优惠50%、治疗费优惠30%、床位费优惠30%、手术费优惠20%、药费减免10%的“四免五优惠”政策。

(黄城松)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