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实践
3上一版
 
贺州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擦亮“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品牌
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 调整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州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擦亮“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品牌

 

贺州市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的重要通道,也是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全市共有壮、汉、瑶、苗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9.9%。近年来,贺州市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创新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育形成富有时代特点、具有贺州特色的“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政治引领,强化党的领导和责任担当。贺州市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纳入政治巡察、政绩考核和民主生活会剖析内容中,连续4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工作绩效考评。坚持全市“一盘棋”推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委员会等议事机构进行统筹协调,构建人大督导检查、政协建言献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聚力发展,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贺州市以凝聚人心、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使命,严格落实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的部署要求,对自治县、民族乡,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度贫困问题,采取各项利民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多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20年,全市212个少数民族村全部摘帽,平桂区瑶族深度贫困聚居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61.42%降至零,书写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传奇。经济繁荣与民族交融相互促进成为全市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有效增强、“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的生动实践。

文化浸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贺州市深入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出的文艺精品《瑶山夜雨》《咏梅》《同心房》等作品获得全国全区文艺奖项,瑶绣刺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特色工艺品,瑶族服饰在冬奥会亮眼出场,充分展示了贺州民族文化独特魅力。贺州市以多形式多载体推动各族干部群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例如举办首届中国民俗美食文化节暨“桂江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贺州市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项计划·桂在行动·贺州实践”系列活动等活动,成立广西首家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播中心,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图本》,各行业各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受上级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1个、模范个人101人。

协作维护,保障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贺州市积极探索民族事务治理模式,与广东清远市、肇庆市、湖南永州市共同建立边界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开展“行政区域有界线·平安边界无疆界”“省际联动促发展石榴花开润瑶寨”等共建活动,其中富川瑶族自治县省际边界“五联三通”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有力维护了桂粤湘三省(区)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牵头,民宗、公安、国安、教育、网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纵深推进法治贺州、平安贺州、健康贺州、清廉贺州、网格化管理五大工程,强化风险监测研判,坚决维护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安全。近年来,贺州未发生影响政治安全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核心指标排名保持广西前列。

(李积埔)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