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实践
3上一版
 
贺州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擦亮“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品牌
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 调整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 调整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理论座谈会综述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近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理论座谈会在广西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宗委、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和广西社会科学院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边疆治理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承办。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宏观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体系、进程评估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等议题进行研讨。

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是一个长远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分阶段推进,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加强对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任务体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严庆认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关键一步。要实现这一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现在的标准约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3万美元。达到该标准既要考虑支出和消费的差额,也要综合考虑区域差异、人口规模差异等因素。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区、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文化特色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需要根据发展目标探寻差异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天华认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实现现代化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聚焦“两上两下三富”的基本目标:“两上”即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城镇化率达80%以上;“两下”即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下,基尼系数值在0.3以下;“三富”即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环境富美。按照“两上两下三富”的总体要求,建议结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制定“两步走”的阶段性目标。他认为,围绕共同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可以从“区域协调发展”“市场一体化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社会互嵌发展”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民族地区共同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娟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中承载着国土安全、生态责任、民族团结、开放前沿等多重职能与特殊使命,要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来构建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和发展进程的共同富裕目标任务体系,特别是要把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推动绿色GDP核算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衡量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和任务,并以此为导向,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调整完善政策法规,更好地落实精准化、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

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是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增进共同性方向这个大前提来制定和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原则及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樾认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多次强调要采取差别化区域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差别化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层面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上进行系统整体规划,要综合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区域化的政策礼包,应该聚焦地区核心需求、瞄准重点方面进行突破,避免碎片化。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吉星认为,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对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现代化非常必要且十分重要,在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朝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去强化差别化区域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不同特点,提高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广西大学教授罗树杰认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差别化发展策略,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必须走法治化道路,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教授凌经球指出,各民族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是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要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针对性,特别是要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来制定和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要突出区域因素,着眼于各族人民共享政策红利和发展成果;要从“输血式”帮扶模式向“造血式”支持模式转变,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新认为,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正确处理好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关系。开展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研究,不能仅仅关注区域因素而忽视民族因素,特别是不能简单地用区域因素代替民族因素。在民族地区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的落脚点,就是要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仅要关注民族地区绝对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也要关注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跟得上、不掉队。

制定和运用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立足边疆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章海源认为,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既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要立足自身发展和区域优势。当前,为加快边境地区现代化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都出台了系列政策包。但出台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马上能落地。从实践情况来看,能真正落实的政策并不多。因此,完善差别化政策要关注政策含金量的问题,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可落地性,更要关注企业、民众的获得感。

广西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鹏认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边疆民族地区内部各区域发展也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各有不同。他认为,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一是要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着眼长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支持的导向要从单纯的“戴帽子”向“强化要素赋能、搭建科创平台、培育优质企业”转变;三是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自治区民宗委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施儒表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发展的“共同性”这一目标,聚焦协调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互嵌式发展等问题,增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共同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探索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其前提是朝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措施的研究,优化现有政策和举措,另一方面要聚焦共同实现现代化的难点、重点问题,强化政策创新。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宣传处处长、研究员陆鹏认为,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要明确生态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差别化责任担当。要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跨流域、跨省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措施,协调和平衡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施针对民族地区要素配置的倾斜性政策,聚焦人才和数字要素,加快补齐数据短板,缓和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虹吸”效应。

(王红梅 冼 奕 覃慧宁)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