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巾帼科技示范基地、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稻种植基地的金黄稻海中,4台收割机同时作业,一辆又一辆的卡车把金黄的谷子拉走,田野里机器轰鸣,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该基地的负责人莫丽荣欣喜地看着这一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9月,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到园区开展调研,高度肯定莫丽荣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带动妇女创业就业所做的贡献,鼓励她继续将企业做大做强,让她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来宾市各级妇联奋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多举措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巾帼新作为。
夯基础,创建“妇”字号基地
其实,来宾市像三五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样的“妇”字号基地还有很多。来宾市妇联通过建立市级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库,注重对巾帼示范基地提质升级,充分发挥“蓄水池”的作用,成功培育全国、自治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4个,广西“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个,获扶持资金122万元;创建广西“金绣球”农家乐示范点18个。通过开展科技专家结对基地服务活动,全市3个国家级巾帼示范基地和3个自治区级巾帼示范基地获得科技专家结对服务。其中,忻城县作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获得广东省粤桂协作单位的专家一对一技术指导。
搭平台,引领女企业家建新功
“现在我在村里帮忙移苗装车,这个月可以得到近4000元的收入,可以就近照顾家庭孩子,挺好的。”11月22日,在来宾市农喜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安村玉米育苗基地,来自兴宾区良江镇龙安村的妇女姜慧萍领到了当天的工资200元。“育苗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天都要招150人左右的女工,现在移苗也有几十个。我还有一个4000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固定招收60个女工帮忙种植,每人每天150元工资;到收土豆的时候,还要招收200多人,可以带动一批妇女就业。”来宾市农喜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来宾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梁喜莉说。
2022年11月,来宾市女企业家协会成功换届,协会新一届班子成员更年轻更富有活力。来宾市妇联注重发挥女企业家“领头雁”作用,让其在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上勇于担当作为,带动一大批妇女实现就业。积极引导女企业家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在企业新建了6个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搭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桥梁。
强协作,线上线下促就业
今年3月份,一场别开生面的送工进企业活动在来宾市合山市亚时代服饰有限公司举行。合山市妇联、市人社局组织60名有就业意向的妇女到该公司参观试岗,现场有21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一直以来,来宾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加强与人社等部门的协作,整合部门资源线上线下促就业。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延伸触角,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送就业政策、送维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帮助妇女实现更好就业,同时通过“来宾妇女”微信公众号等转发各类招聘信息。今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期间,全市妇联组织参与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9场,提供就业岗位5.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0.7万人。
育人才,打造巾帼好产品
“是妇联给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了知名度。现在我和姐姐刚开了一家美容院,我负责直播销售化妆品,昨天我还和家乡的网红一起,去大化山区看望慰问困难儿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今年6月,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大三学生罗艳程经来宾市妇联选派参加广西巾帼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电商直播项目荣获二等奖,经过大赛这个平台,她认识了许多巾帼电商创业带头人,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了人脉和资源,为她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来宾市积极培育巾帼电商创业带头人,共选派15名骨干参加自治区妇联举办的乡村振兴巾帼电商培训班,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开展公益直播;积极组织参加广西女企业家、城乡女能人、女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产品(成果)展和各级妇女技能大赛,进一步扩大来宾巾帼产品的影响力和宣传面;连续两年“三八”节期间开展“巾帼嗨购”女能人产品线上线下购物展销活动,大力宣传、销售巾帼产品;举办巾帼兴粮节粮公益直播活动,吸引近7万网民在线观看、购买。
抓培训,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
“很感谢妇联‘娘家人’给予我们学习培训的机会,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个人素养,让我更有信心做好乡村旅游事业。”今年7月,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长垌村致富带头人赵丽花在参加市妇联举办的粤桂协作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训班后说。来宾市各级妇联将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帮助妇女扩大就业渠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妇女高质量就业;聚焦地方主要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每年联合家政公司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强化培训就业对接机制、做好培训后跟踪服务,促进广大妇女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20期,培训人数1.1万人,有力提升妇女就业增收、创业致富能力,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韦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