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颖琛 通讯员 何元凯) 12月1日,《广西高甲壮语瑶歌译注》出版座谈会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镇甘弯村弄勒屯举行,参与该书搜集、整理工作的作者代表,来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古籍保护研究机构、出版社、古籍数字化企业等各界人士近40人齐聚一堂,总结实施“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广西项目的经验,并就下一步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据了解,“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是《2021—2035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出版项目,于2020年底正式启动,全国首批5个试点项目中有2个来自广西。今年推出的《广西高甲壮语瑶歌译注》即为2个项目之一。
该书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立项、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甲是都安当地民众对九渡、拉仁、永安、板岭4个乡镇交界山区的传统称谓,高甲壮语瑶歌即当地瑶族人民用壮语演唱、用汉字记音传承至今的传统歌谣。《广西高甲壮语瑶歌译注》再现了该地区壮、瑶、汉等民族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谐共处、共建家园的史实,反映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历程,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在该书的“五行对照”整理工作中,现年80岁的韦体吉老先生承担了汉字记音、拼音壮文、汉直译和汉意译“四行对照”整理任务,花费1年多时间对18000多行歌词进行翻译整理。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为表彰韦体吉老先生在该书翻译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授予其“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突出贡献奖”。广西教育出版社还向河池、都安有关单位和个人赠送了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