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是乡村治理的基层典型,是引领带动乡村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抓手。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及前两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复核结果的通知》,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福塘村光荣上榜,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近年来,福塘村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基层社会治理“五治模式”,努力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市“红旗村”党组织。
政治为核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
福塘村牢牢抓住班子建设“牛鼻子”,坚持“两委”班子遇事有商量、决策有程序。建立农事村办、便民代办、坐班值守等制度,确保事事有人干。结合“强优组织”行动,从有公心有热心有威望的本屯党员中选举党支部班子成员,组建屯级党支部。发挥党员作用,打造乡村治理主力军。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就熟”原则,让每名联户党员联系10户农户,在联户党员门口显眼位置悬挂“共产党员户”牌子亮明身份。
福塘村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明确联户党员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化解、治安巡查五大职责。按照“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标准,发挥联户党员收集村民诉求“探头”作用,联户党员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屯级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三会”机构研究解决,确保矛盾不积聚小事不出屯。
“有什么事,我们都爱找‘猛佬党’!”村民们口中的“猛佬党”,是福塘村的党支部书记咸作猛。咸作猛其人不怒自威,调解矛盾纠纷有经验有技巧,公正无私不怕事、待人真诚热情。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猛佬党”,遇事喜欢找“猛佬党”咨询评理。于是,洛满镇党委、政府在福塘村设立“猛佬党”调解工作室,联合驻村法律顾问调解村民各类矛盾纠纷。“猛佬党”调解工作室成为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经他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高达99%。
谭女士结束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回到福塘村,嫁给村里未婚的覃先生,两人生下儿子。后来覃先生患上痛风,做不了重体力活,谭女士生出离婚念头,回了娘家。9月16日,得知情况后,咸作猛给谭女士做工作:离婚涉及财产分割、孩子抚养等问题,对孩子成长有影响,不能意气用事,要三思而后行……咸作猛又做通覃先生的工作,覃先生带着爆竹、肉菜到谭女士娘家接她回到福塘村,覃先生找到开出租车的工作,谭女士支起一个小摊,两人有说有笑,和好如初。
自治为基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化
福塘村按照“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自治原则,建立完善党员收集民意、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党支部委员会和公共事务理事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公共事务理事会执行、公共事务监事会监督、村民评议的议事协商机制。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社会捐赠和屯里自筹等方式,打造屯级“积分超市”,量化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行为,用积分兑换沐浴露、烧水壶等奖品,调动村民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营造“户看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走在福塘村的乡间小道上,人们会醉心于眼前整齐有序、瓜果飘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田园风光。这不得不归功于该村推行的“屯级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三会兴屯”模式:通过支部定工作、理事会履职责、监事会核实效、群众评业绩的模式,大到村子规划建设,小到各家各户环境卫生情况,“三会”成员汇民意集民智,处理各项事务。
通过“三会兴屯”,福塘村组织村民和乡贤等自发捐款100万元,义务出工700余人次,拆除各类旧房50余间、破旧围墙200余米,疏通水渠1.8公里,清理各类垃圾200余吨;修建500米村道美化墙。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乡村风貌改造,覃美羡、覃汝捆等22名村民更是无偿提供原来自家闲置、杂草丛生的旧房宅基地或是田头地角等自留地30亩,用于村庄美化、基础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村子漂亮了,来的游客多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村民这样说。
法治为纲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福塘村组建普法队伍,选取政治素质好、宣讲水平高的村民,担任“法律明白人”带头人,做好人民调解员,筑牢稳定“第一道防线”,带领村民们积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形成全村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村“两委”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福塘村主体成员法治意识。村“两委”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方面,切实做到按制度按规章办事;组建村民自治理事会,制定《福塘村委会村民自治章程》《福塘村村规民约》。
同时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增强班子战斗力。村组干部、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村中各种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全村社会秩序良好,纠纷明显减少,呈现一片安居乐业景象。
村党支书咸作猛作为首席“法律明白人”与调解员,带头奔走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最前线,用兼顾法理情的方式化解矛盾。村民阿英的哥哥阿凌(已故)2017年与村民阿照交换菜地。今年5月,阿照在交换的菜地上建了3层楼的房子,阿英说不知情,引发纠纷……咸作猛多次到屯里调查走访,了解当时的情况,与知情人沟通,还原事情经过,经咸作猛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德治为魂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人文化
福塘村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划定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旧址所在地,村里依托沙江屯450多年的历史及红色资源优势,挖掘450多年的优良家风,拓展当地抗日古炮楼、知青屋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廉政文化阵地“廉润家训文化园”,建造“家风馆”“廉廊”“清风步道”等廉洁文化景观,展示伟人家风、清廉赋、柳南好人等,示范引领家规严明、家教优良、家风醇正的清廉家庭建设。
今年1月,“清风柳南·廉润沙江家风文化园”被纳入柳州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网络地图,成为柳州各级党组织开展清廉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教学点和乡村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打卡点”,村民们在家门口可以体验看得见的廉政文化,接受熏陶。
福塘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制定“红白事”操作规范和标准,修订村规民约,通过发放宣传册,宣讲文明理念,积极开展议事宣传,倡导婚育新风和厚养薄葬理念,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操作规范和标准后,村民们从过去大操大办,多则四五十桌饭菜,缩减至现在只与至亲小聚,只有四五桌,随礼的红包也“减负”了。“过去,我们村随礼的红包不用红纸包着,当场记数。现在,红包用红纸包起来,大家的心理负担小多了,不至于因为随礼过多而不敢来参加喜宴了。”村民小李说。
善治为本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福塘村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盘活资产,利用福塘集贸市场内闲置的原企业大楼,将上级扶持资金40万元用于建设福塘智慧幼儿园。合作联合社作为项目经营主体,聘请专业幼师团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服务。目前招收40名儿童入学,幼儿园项目获得收入5万余元,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福塘村家禽养殖园项目探索“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构成党组织引领、专家护航、企业经营、贫困户参与的村集体经济管理新模式,家禽养殖园建成后,资产权属福塘村集体合作社所有,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项目建成的2栋现代化养殖栏舍可养殖肉鸡5万羽,年产30万羽,每年村集体固定收入按照投入资金的6%获得收入,而企业获纯利润30万以上,村集体可以获得3%的二次分配奖励,福塘村每年至少可获得9.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
维村屯的覃卫文先天性聋哑,妻子病逝,留下一双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儿女……2015年,覃卫文风雨飘摇的小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福塘村家禽养殖园建成后,覃卫文到养殖园帮人装车、扛包、捡鸡蛋,每天务工收入有100多元。在洛满镇、福塘村和帮扶人帮助下,覃卫文家旧貌换新颜,建起了2层新楼,共160平方米,顺利脱贫。如今,村民们眼前的覃卫文不再是昔日的愁苦模样,整个人都有了精气神!
(刘兴存/文 芦晓峰/图)